第1157章 一一五五章 襄阳祭(2 / 2)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将无尽的纷扰、无奈与难以言说的情愫,统统咽下,化作一声长叹,融入了滚滚东流的江水声与浓得化不开的夜色之中。
翌日,一骑快马自南面疾驰而来,马上骑士汗透重甲,手持一封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
「报——!江陵八百里加急!成都行在圣旨到!」
岳飞眉头微蹙,这个时候来的圣旨……他接过文书,拆开火漆,迅速浏览。
帐内气氛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脸上。
只见岳飞的脸色,从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阴沉,眉头越锁越紧,捏着圣旨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良久,他缓缓放下圣旨,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寒,却压抑着汹涌的怒火。
「陛下有旨,」他的声音异常平静,却让在场所有将领感到一阵寒意,「令我军即刻停止北进。固守襄阳、郢州、随州等已克复之城池,妥善安抚地方,不得擅自越界寻衅。所需粮秣,由荆湖北路酌情调拨……望朕体恤将士征战劳苦,勿负朕怀柔远人、稳扎稳打之至意。」
「什么?!」
「停止北进?固守?」
「伪齐新败,正宜乘胜追击,直捣中原!此时停下,岂不是纵虎归山?」
「粮草还要看荆湖北路那帮文官的脸色?!我们前线拼杀,他们在后方……」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牛皋更是气得哇哇大叫,一把将钨钢巨斧顿在地上,砸得砖石碎裂:「放他娘的……(瞥见岳飞脸色,硬生生憋回去)屁!这叫什么旨意!俺们弟兄流血打下来的势头,就这么算了?!」
王贵、张宪等将也是面色铁青,胸脯剧烈起伏,显然愤怒至极。
岳云看着父亲那极力压抑着怒火的侧脸,心中也是一片冰凉。他明白了,成都朝廷从未真正信任过他们,从未真心支持过北伐到底。那道「不得越界」的枷锁,从未真正松开过。眼前的胜利,反而加剧了朝廷的猜忌。
岳飞抬手,止住了众将的喧哗。
帐内瞬间死寂,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他目光扫过每一张愤懑不甘的面孔,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君命……不可违。」
四个字,重如千钧,压得所有人心头一沉。
「然,」他话锋一转,眼中锐光迸射,「固守,非是坐以待毙!襄阳新附,百废待兴,城防需加固,降卒需整编,民心需安抚,周边州县残敌需清剿!这些,哪一件不是当务之急?」
「传令下去:王贵部,负责襄阳城防修缮加固,征集民夫,不得懈怠!」「张宪部,清剿襄阳周边百里内伪齐残兵游勇,确保粮道畅通!」「徐庆部,整训降卒,严明纪律,汰弱留强!」「牛皋……」岳飞看向犹自气呼呼的牛皋,「给你个差事,带本部人马,巡视汉水沿岸,严防伪齐或金虏水师偷袭!若遇小股敌军,准你自行击灭!」
一道道命令发出,将因圣旨而险些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起来。
「襄阳新下,需得力大将镇守,我方能放心进军下一步。」
「下一步?」众将眼睛一亮。
岳飞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襄阳西北方向:「襄阳虽下,然襄汉六郡,尚有其三未复——邓州、唐州、信阳军!尤其是邓州,北控南阳盆地,南屏襄阳,乃必争之地!陛下旨意是稳固襄汉,并未说不许收复余下三郡!」
他目光锐利如刀:「我军稍作休整,即刻兵发邓州!趁伪齐新败,徐文丧胆,金虏援军未至之前,一举廓清襄汉全境,将官家所说的‘六郡’彻底握在手中!如此,既未违旨,亦为北伐打下坚实基业!」
众将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虽仍有不甘,沮丧之气一扫而空,齐声喝道:「谨遵帅令!」
诸将纷纷抱拳领命而去,帐内只剩下岳飞父子二人。
岳飞走到地图前,目光死死盯住襄阳以北那片广阔的区域——南阳府、蔡州、颍昌府……乃至更远处的汴京。
他的拳头紧紧攥起,骨节发白。
「云儿,」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绝,「将郢州、襄阳之战缴获、伤亡、城防、粮储详情,另缮一份详细军报。尤其是……我军新式兵甲于战斗中之优劣实效,要据实写明。」
岳云一怔:「父帅,这是要……」
「奏报朝廷,总要‘据实’才好。」岳飞语气平淡,眼底却闪过一丝冷光,「也要让朝中诸公知道,前线将士用的是何等兵刃,穿的是何等甲胄,面对的是何等敌人,又取得了何等战果!他们坐在成都,听着捷报,想着制衡,岂知这每一场胜仗,都是儿郎们用血换来的!」
「再者,」他顿了顿,「如此‘详实’的军报,或许……也能让某些人安心一些,免得整日猜忌我军资来源不明。」
岳云瞬间明了。父亲这是要以退为进,用一份看似恭敬顺从、实则暗含机锋的详细军报,去回应那道冰冷的圣旨,既暂缓了北进的步伐,避免了直接抗旨,又隐晦地展示了实力和委屈,堵住朝中某些人的嘴,同时为下一步可能的行动铺垫。
「孩儿明白了!这就去办!」岳云重重点头,转身离去。
岳飞独自一人,再次望向地图上的汴京方向。
圣旨可以捆住他的脚步,却捆不住他北望的目光,更浇不灭心中那团誓要雪耻复国的火焰。
京西南路只是开始。他低头,看着掌心因常年握枪而磨出的厚茧。
休整?整饬?也好。那就利用这段时间,将京西南路真正打造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北伐堡垒!将大军磨砺得更加锋利!
他在等,等一个机会。等金虏南下,等伪齐反扑,等朝廷不得不再次倚重他岳家军锋镝的那一刻!
到那时……岳飞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如刀。到那时,纵有千般掣肘,他也必将挥师北上,完成那未竟的《劝汴疏》之志!
襄阳城头,「精忠报国」的大旗在风中猛烈抖动着,仿佛在应和着主帅心中那不灭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