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一梦维艰 > 第266章 寻找新大陆(二)

第266章 寻找新大陆(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登陆舰专为两栖作战设计,排水量约四千吨,舰首设有可折叠钢铁跳板,舰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搭载八辆重型火晶战车,下层能容纳二十艘小型冲锋舟与五百余名海军士兵;

吃水浅,可直接停靠浅滩,让士兵、装备快速抢滩登陆,甲板两侧搭载了的四门帝国最新研制的连发重机枪,还能压制岸防工事的防御力量,掩护登陆部队推进。

补给舰则是舰队的“移动粮仓”,排水量达八千吨,舰内分为火晶燃料舱、淡水舱、粮食舱与弹药舱,舱体皆经防腐处理,确保物资长期储存不变质;

舰体一侧装有可折叠伸缩的传输轨道,能在航行中为作战舰只补充物资,无需停泊,大大提升了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些辅助舰船虽不直接参与一线厮杀,却是帝国舰队远海出征的生命线——若无它们的保障,即便镇海级战列舰与靖海级巡洋舰战力再强,也难以前行至遥远的新大陆。

如今的天明帝国海军,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三海舰队”体系——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与北海舰队,三支舰队共下辖数支分舰队,加上直属海军总部的辅助舰船,各式舰船总数已突破五百艘。

其中,东海舰队作为守卫中土大陆东部海域的核心力量,下辖三支分舰队,配备镇海级战列舰三艘、靖海级巡洋舰十七艘、宁海级护卫舰近百艘,另有运输船、登陆舰与补给舰一百余艘,战力足以应对倭桑瀛及周边海域的任何威胁;

南海舰队侧重远海探索与护航,下辖三支分舰队,虽镇海级战列舰数量稍少,却配备更多宁海级护卫舰与辅助舰船,近年来多次伴随远征舰队前往南部未知海域,为探索航线与建立海外据点提供保障;

北海舰队以防御为主,下辖三支分舰队,舰船多部署于北部沿海港口,重点防范北方德玛拉大陆的海上袭扰,同时承担新舰与水兵、士兵的协同训练任务。

此外,海军总部依据李患之的要求,还在近期建立了三支“远征特遣舰队”,配备镇海级战列舰三艘、靖海级巡洋舰六艘艘、宁海级护卫舰十余艘,及辅助舰船四十余艘,专门执行跨海域远征任务——这一次寻找新大陆的舰队,便隶属于这三支特遣舰队。

卢月娥作为帝国最高学府——帝国学院下辖的海军学院毕业的高级军官,在帝国海军服役已经超过五年的时间,她不仅精通目前全部的航海技术,更是海军作战的专项人才,凭借优异的表现深得海军总司令马仁轨的器重,这一次命她率领一支远征特遣队寻找新大陆,也是对其寄予厚望。

可是她带领舰队抱着希望出海,十余日的不断向东航行,却是一无所获,目之所及,全是茫茫大海。若不是有舰队的补给船可以提供补给,他们恐怕早就因为物资的断绝而死在海上了。

太阳渐渐滑落到舰队船尾的方向,最后一缕金芒掠过镇海级战列舰的铁甲舰桥,便被夜色吞没。

起初海面尚留几分平静,可半个时辰后,东南方天际涌来墨色乌云,转瞬遮蔽星月。海风骤烈,裹挟着咸腥撞向舰船侧舷,甲板上未固定的绳索剧烈摇晃,发出噼啪抽打声。

天边先亮起银蛇般的闪电,瞬间照亮舰队——镇海级舰身在浪中微伏,靖海级钢甲泛着惨白,宁海级已开始左右摇摆,吨位轻的运输船则像落叶般在浪尖颠簸。雷声接踵而至,震得甲板发麻,豆大的雨点转瞬连成密不透风的雨幕,百米外的友舰只剩模糊黑影。

暴风雨彻底爆发时,数丈高的海浪如小山般扑来。

运输船首当其冲,五千吨舰体被浪抛起又砸下,货舱舱门被拍开,雨水混着海水灌进去,粮食袋吸饱水压得舰体微倾。

几名水兵冒雨加固舱门,险些被浪头卷落海中。一旁的登陆舰更危险,舰首钢铁跳板被浪击得松动,发出刺耳的金属扭曲声,下层舱内冲锋舟相互碰撞,乱象丛生。

宁海级护卫舰虽灵活,此刻也陷困境。二十五节航速在风暴中无用,舰体剧烈横摇,双层甲板上几门速射炮的固定螺栓被震松,炮管在甲板滑动。

动力舱输能导管因巨浪渗漏,舰速骤降至十五节,水兵们在颠簸中跌撞着抢修,生怕舰船失控。

靖海级巡洋舰的危机藏在甲板下。

中层火炮舱因通风口进水,部分炮位发射机构被浸湿,一名水兵擦拭炮膛时,被倾斜的舰体甩向炮架,额头撞出血来。

更棘手的是弹药舱,炮弹因持续颠簸从货架滑落,若撞上火晶引信后果不堪设想,舰长只得抽调半数士兵,在摇晃中徒手归位。

即便是最坚固的镇海级,也难抵风暴。

万吨舰体虽能抗住巨浪冲击,却也上下起伏,底层补给舱排水系统被暴雨淹没失灵,积水没过脚踝,水兵们在水中守护核心火晶,防止海水渗入引发爆炸。

舰桥信号发射器被闪电干扰中断,导致舰队的无线电失灵,舰队失去统一指挥,各舰只能靠火晶信号灯确认位置,却常被暴雨遮挡,每一次灯灭都让人揪心。

夜色渐深,暴风雨未有减弱迹象。

海浪仍在咆哮,闪电划破夜空,天明帝国舰队像钢铁孤舟在黑海中搏斗。甲板上的水兵浑身湿透却无人退缩,紧抓护栏抢修受损部件。而远方黑暗里,不知还有多少未知危险,在等待这支远征的舰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