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借题发挥(2 / 2)
十余息功夫后,崇祯再度开口:
“神宗朝曾有《万历会计录》,记载每年财政收支总账,涵盖国库总体收入与支出。
会计录相当于决算,然对于朝廷实施某种策略前该作何开支,该开支多少,历朝历代并无系统性预见,常常穿头不顾尾。
故朕要求户部作出宏观性筹划,往后每年均需作出预算,还要对未来五年、十年各项投入进行预估,此便称之为财政预算!”
文武们纷纷点头,这样做似乎没问题。
他们当中收入平平与腰缠万贯者,往往也会在每年年底时,对家庭明年开支作出预估,更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皇帝把它变成文字,此举大善矣。
“诸位,张江陵依据历年会计录,掌握各项财税数据,方以此为基础推出一条鞭法。
张江陵之策略极好,仅仅触及皮毛却为神宗朝攒下莫大基业,让我朝多出数十年苟延残存!”
说到这里,崇祯顿了顿,还露出一丝痛心疾首。
这段话不太好听,听其意思若无张居正改革,说不定大明早些年就亡了。
“张江陵为大明呕心沥血,到头来差点被开棺鞭尸!
朕看还是满朝自私自利者太多,难道革新者都该惹怒上天吗?都应该下场凄惨吗?”
这句话更恼火,哪里是啥惹怒上天,分明就是天怒人怨。
关人家上天什么事,还不就一群自私者明争暗斗干出来的。
“陛下,臣斗胆唐突,多谢陛下谬赞老祖,臣感激涕零,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锦衣卫指挥佥事张同敞快速出班跪下,向御座深深拜了一拜。
皇帝提到张家祖宗,太爷爷张居正获罪令子孙饱受苦难,却也是张家莫大的精神标杆,由不得张同敞有感而发。
“你张家老祖居功至伟,朕只是说了句大实话,爱卿平身!”
“臣多谢陛下!”
看得出张同敞神情激动,眼中饱含着泪花。
自天启哥上位为张居正平反,崇祯继位后也在三年时来了场彻底平反。
恢复张居正“文忠”谥号,允许张家后裔出仕做官。
张同敞以前是锦衣卫副千户,为人刚正作风颇佳,已经成为坚定的保皇派。
崇祯去年离开京师出征天津时,经李若链推荐,干脆将他提拔成锦衣卫指挥佥事。
李若链随天子南下,张同敞留守京师协助内阁维持局势稳定,表现力可圈可点。
崇祯起身离开御座,在御案前踱起步来,走了几步凝视整个大殿。
“朕一年来实施之所有新政,均为受历代革新者感化,只不过做得更加全面且彻底。
想想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哪一个不下场悲惨,离得最近的张江陵同样未能幸免!
然朕恢复他名誉有实际意义吗?革新成果早已付之一炬!
恐怕这些人放在今天,也有不少人认为乃斯文败类吧!”
“臣等不敢!”
崇祯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强烈不满。
一声附和后殿中安静得可怕,内阁诸臣倒觉得没啥,不太亲近的臣子心中深感不安。
出去这么久崇祯一直掌握着朝堂动向,但心中不满者不可能没有,这样说算是再次阐明态度,也谈得上是一种威胁。
改革绝非一朝一夕,要让人们彻底转过弯,把很多事理解成理所当然,还需一个漫长过程。
而过程最熬人,历史上不少好事无疾而终,就是没能百折不挠持之以恒。
他的改革绝不容半途而废,所以回京第一场朝会必须借题发挥,充分释放出信号。
“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刘宗周出班拱手。
“传朕旨意,将商鞅、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四人牌位请入太庙,限五日内落实完毕!
之后朕要率百官祭拜,不得有误!”
“臣......臣遵旨!”
刘宗周大脑发懵,要论保守他曾经就是最大的保守派之一。
只不过当初选择站队天子,很多新鲜事物不得不去接受。
通过这么久以来亲身体会,天子做作大方向绝对没问题,他其实早都释然了。
可将这几人请入太庙,还是让他无比意外,以至于差点没反应过来。
殿中文武神态各异,崇祯冷眼旁观各自反应。
过了好一阵,想通者或被迫随波逐流者都变成了齐声高呼:
“陛下英明!”
崇祯浅笑,嘴角微微上扬,他赢了,革新派已经占据主流。
管他英明不英明,起码形式上就是这样,借题发挥表露决心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