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大明1635 > 第341章 堵与疏,二者缺一不可

第341章 堵与疏,二者缺一不可(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关于大明官吏法案一事,进展如何?”

“启禀陛下,臣正旦之后就安排进行筹划,广泛听取六部督察院等衙门意见。

夏允彝、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四人也有相应奏报呈递,预计在月底左右可出具方略!”

“甚好!”

老孙办事积极,在平阳时给他传回一道旨意,让其着手研究对吏治进行改革。

四个后起之秀办事效率也不差,显然在自己归途当中就呈报了各自意见。

“诸位爱卿!”

崇祯正了正身形,缓缓说道:

“民间有句俗语,要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朕觉得此言甚妙,然倘若无精料喂养,也仅可维持性命,难成驰骋之骏马!

朕自去岁上半年给官员统一加薪三成,然相当数量仍旧生活艰难,尤其中低级文官。

朕决议在法案中重新制定俸禄标准,包括数量更大之吏员!

今后吏员可以做官,不再终身为吏,唯有改变千年旧制,大明吏治方可一步步走向清明!”

一番话掷地有声,皇帝再次刷新臣子认知。

自古以来说得难听一点,吏员形象有时比土匪还要差劲。

抛开朝廷中央不提,以地方为例,地方官意愿要靠吏员去具体执行。

吏员没有晋升渠道,常言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只剩下不遗余力压榨勒索百姓。

当初万历末期开始加征辽饷,后来衍生出一系列加派,多半都是地方巧立名目。

这当中地方官有一半责任,剩下一半得算在吏员头上。

官老爷搞钱揣腰包,吏员哪里会眼巴巴看着,大家上下其手瞎搞便是。

如今这个渠道没有了,低级官吏纸面收入本身就偏低,崇祯只能再次加薪并给予晋升通道。

凡事光靠堵肯定不行,“堵”与“疏”缺一不可。

从自私层面来说,官员地位受到挑战,不再那么吃香,但从长远而言,却是一大善政。

Ps:

大明吏员分为“正式工”和“临时工”性质,一般由识字农民或落第秀才担任。

六部、地方衙门的“经制吏”属于正式编制。

如户部书算、刑部胥吏、县衙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房)书吏,监狱、仓库专职吏员、驿丞等。

白役、帮差属于临时工,比如县衙帮闲、捕快副手、贴书、写手、战时抽调的民壮等。

正式吏员只能从县衙晋升至府衙以及更高级衙门,但终身为吏,子孙不得参加科举。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末位一文官出班,音量特别洪亮。

崇祯一看,见是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景昉。

朝会只限三品以上文武参与,人数限定一百,小官想参加得跑快点去登记,否则就没名额了,想来此人跑得还挺快。

这家伙非常清廉刚正,缺点就是爱钻牛角尖,以前没少被温体仁收拾。

三年时为张居正恢复谥号,此人多次上书反对,就因为不认可张居正改革之举,崇尚恢复“洪武旧制”,性格与海瑞类似。

人家张居正都死了那么多年,改革虽不彻底但绝不至于论罪,平平反完全应该。

此人却在这种事情上搞教条,属于极度迂腐且保守那一类。

包括崇祯推出的新政当中,此人认可的政令不多,上了若干次书批判,只不过内阁没鸟他。

若非历史上不党不群不降清,极其有民族气节,与黄道周一道并称为“闽南二黄”,崇祯早都让他去地方吃土了。

“准奏!”

崇祯神态自若,一副风轻云淡。

朝廷允许不同声音存在,但绝非少数人可以左右,管你会说啥,一律接招便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