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 / 2)
湖广部分藩王及蜀王已从长江启程,周王昨日已抵达天津,按反馈情况看,其余诸王入冬前均可出海完毕!”
崇祯点了点头,没有出声。
山西、西北地区藩王距水路太远,花费时日相对更长。
很多都还等着船只建造呢,能如期完成计划就好。
宗藩集中在今年出去,长江流域、沿海各大小船厂可谓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大明造船业从来没如此繁荣过。
藩王们要船,皇家集团也在不停下订单,经过此事整体造船业将更上一个台阶。
多亏天津等几个船厂只为朝廷服务,不然战舰充盈水师都会受到影响。
现制造局于莱州、松江、杭州、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先后整合数家新船厂。
民间造船业够多够发达,稍稍整合一下就能缔造出产能,可以接住这波流量。
还是以前朝廷不够重视啊,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么多,让崇祯都感到意外。
“第三军呢?”
“周将军正抓紧筹备,待周王登船时即可运出第一批兵卒,预计就在近两日。”
“甚好,那朱大典也该有所行动了。”
“正是!”
站起身走到后方,崇祯望着舆图四下端详。
去年靳念祖受范文程之命于大明安了不少钉子,有自己人也有建奴的。
第三军及朱大典部与藩王同路,可做到掩人耳目,他还不想移师皮岛被过早泄露。
只待端午后一北一东两处开花,届时建奴必定“惊喜”连连,那样方可达到奇效。
小小朝鲜失控许久,遣明史都快十年不见踪影了。
天启末年阿敏攻入朝鲜,之后便成了钱粮基地,充斥着建奴羽翼,绝不可再持续下去。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棒子国是大明的,还是让大明管起来比较好。
“禀皇爷,内阁四臣、中原侯、王侍郎求见!”
“传!”
“遵旨!”
几人来得刚刚好,崇祯给也正想找他们。
一通君臣礼仪,孙承宗递上了经国务秘书处、内阁初审的厚厚一本《大明宪法》。
“陛下,此乃宪法最新修订本,部分条款已再次删改,请陛下过目。”
“甚好!”
瞄了一眼放在御案上,接下来数日又得咬文嚼字了。
国事兵事样样具体,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
见卢象升手中还有一叠文书,问道:
“中原侯。”
“臣在!”
“是作战计划吗?”
“正是!”
“呈上来!”
“是!”
王承恩一把接过,崇祯认真翻阅起来。
计划很详尽,较之前作出了全面调整,由四路围攻一步到位变成了分两步实施。
从当中一些细节可看出,卢象升包括整个军机处没少劳心。
一刻多钟后,崇祯开口:
“王承恩!”
“奴婢在!”
“让报社刊登奴酋称帝一事,同步颁布讨伐檄文,并予以一字不漏登报!”
“奴婢遵旨!”
黄台吉登基新闻稿和檄文早都写好了,为保障靳念祖等军情处将士周全,故意隐忍不发。
要让建奴觉得,明国情报收集工作并不怎么样,因此延后数日才公布。
而且周遇吉、朱大典出兵在即,此时最为恰当。
“孙先生!”
“臣在!”
“中原侯全权指挥此役,军机处下文通报王业浩、侯恂、周遇吉、朱大典、黄蜚诸部!”
“臣遵旨!”
“中原侯!”
“臣在!”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辽东就看你了,朕不会过多干涉,皆由爱卿自行定夺!”
“臣定不辱使命!”
卢象升语气铿锵有力,向天子庄重敬军礼。
崇祯还以微笑,脸上全是信任与勉励。
这一回水师加上陆师兵力超过二十万,牵涉到各路人马,若算上过些日子才能到的郑芝龙一部,人数将更多。
崇祯不是打仗天才,大兵团作战太过勉强,已经不需要如宣府、天津那种亲征立威。
专业事还得专业人去干,卢象升忠君爱国,能力毋庸置疑,他把握一下宏观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