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另类的宪法与春闱(1 / 2)
“冯尚书!”
“臣在!”
崇祯望向冯英,冯英捧着一份文书走出班中。
“宣布一下宪法相关纲要吧。”
“臣遵旨!”
接下来,冯英侃侃而谈。
简单介绍了一下大明宪法主要条款,以及过程中的各种修改与集思广益。
有了朝鲜一事作为铺垫,律法的事儿就顺畅多了。
大明文官天生喜欢没事找事刷存在感,哪怕好官和忠臣。
大明宪法在六部、督察院、大理寺探讨过若干次,内阁也主导过几次讨论会议。
反对声不少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但天子、内阁与刑部强势推进,最终形成试行版。
而且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两条,宪法可每隔一至两年修订,不断完善使其更符合国情。
阐明大明为君主专制国家,规定将花费不超过三十年时间,慢慢过渡到君主立宪,并对部分名词进行了详细注释。
洪武爷当年创立御史及六科言官制,说白了就是从最高层设计出资本主义萌芽。
只不过没有相应法律作为强力支撑,渐渐演变成无休止的勾心斗角,空耗国家根基。
而大明宪法对君主继承、朝堂框架、军与政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等事项,都予以清晰界定。
政务方面设立全国明镜台,为君王以下最高权力机构。
各级官员、社会名流、底层百姓凡有突出表现者均有资格加入,共商举国大事。
军务方面有专属军机处军事明镜台,皆由兵事系统人员参与,不针对民间。
所有内阁及军机处成员、律法、军政大事都将从明镜台诞生。
在三十年过渡期间,君王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崇祯需要严格把控的方向。
大明官员养成了与君王争夺权力,必须从律法上予以规范,否则革新终将演变成失控。
这条口子让朝官们看到了希望,虽然三十年还很遥远,却也表露出君王态度走向,写进宪法可不是空口白牙。
天子要权但不滥权,与天下人共治,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仕林崇尚的君主同士大夫共治的幻想。
直到冯英说完,文官们全都罕见地选择了闭嘴。
要论其带来的震撼度,从某种层面而言远超两地战事,这些都与前期铺垫密不可分。
“冯尚书!”
“臣在!”
“立即将宪法刊印成册,向中枢、地方、民间大众全面发行,相关配套律法同步实施!
所有文武官员必须带头熟读,华夏日报分期刊连载,务必让天下人尽快熟知!”
“臣遵旨!”
“孙先生!”
“臣在!”
“明镜台委员长由朕亲自担任,内阁再组织廷议推出不低于十名副职,其中内阁、军机处诸卿必须兼任副委员长!”
“臣遵旨!”
尚书侍郎跃跃欲试,内阁和军机处占据七个位置,还有三个是他们的,大家都有机会竞争。
那可是最高权力机构啊,能够决定内阁大学士去留主宰全国要事,谁都不愿轻易放弃。
“此事就到商议至此,刘爱卿来说说春闱吧。”
崇祯浅笑,将目光投向礼部班中。
“是!”
刘宗周再次出列,随口滔滔不绝起来:
“启禀陛下,十年春闱已按去岁之政令归纳为六个科目,分文学、农学、医学、数理化、天文地理、兵科六大类。
预计招纳进士800名,学士3000至5000名,若参考人数较多,可扩大规模!
礼部已派出朝官前往各布政司指导,今年秋试同样按新设之六个科目主考。
其中四书五经比重占两成,六科之一占比六成,策论两成,以综合评分法确定贡生资格!”
崇祯还以微笑,轻轻点了下头。
刘宗周拱了拱手,侧过身面向同僚:
“诸位,本次春闱除科目按革新举措划分外,贡生按旧制举人身份方可参与。
然学士则面向大明所有百姓,不分男女,且秀才、童生、吏员、甚至目不识丁者皆可,对于特别优秀者亦可纳入贡生!”
“什么?”
“这......”
这一说不要紧,殿中瞬间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