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人定胜天(1 / 2)
“不论石板路还是水泥路,统一增设两道旱渠,并不用于排水,而为以作备用。”
说完,崇祯拿起纸张画了个草图。
他之所以这样考虑,是看到后世很多街道上这个部门干完那个部门接着干,挖了补补了挖,产生不少浪费。
那是新生华夏也没预料到几十年时间会发展得那般迅猛,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崇祯要适当布置提前量未雨绸缪。
“陛下,不知这旱渠留作何等用处?”
刘遵宪随即发问,他是工部一把手,自然得弄明白。
相距几百年的意识形态不是一丁半点,有疑问实属正常,崇祯不可能说未来会出现电力、燃气、通信光缆之物。
这东西严格地说也不叫旱渠,而应称作预留小管廊。
今日六部侍郎以上大员、大明银行、皇家集团、科学院大佬都在,只能拣就近的说,也打算趁此抛出思虑许久的那个构想。
“上次于午门外蒸汽机抽水,诸位是否都已到场?”
众臣拱手作揖,表示当日皆在。
走下御座,背着双手在阁中踱起步子,崇祯缓缓道:
“京师常驻人口百余万,加上各地入京者总数已近两百万,朕想问问诸位,如此之多人口,其日常用水从何而来?”
“回陛下,有水井之区域邻里共同取水,然数年来降雨较之以往更为稀少,无数水井已不能满足日常所需。
大量商贾从城外运水进城,再售予百姓早已成为常态,且供不应求。”
钟炌立即作答,作为京师父母官,他最有发言权。
崇祯接过话头,接着道:
“钟卿所说一点不差,连皇宫日常都是从玉泉山取水,京师太缺水了,必须一劳永逸,大伴,取北直隶舆图!”
“是!”
王承恩从箱子里拿出地图,让两个小太监展开在大家面前。
臣子们懵懵的,不知天子意欲为何。
“诸位请看!”
用手指了指京师北面燕山山脉,崇祯又指了指途经京师最终注入海河的白河及朝河。
“北地自古以来雨水本就稀少,尤其近十余年最甚,然不降则已,一降便往往形成滔天洪水,朝廷百姓苦不堪言!
归根结底乃老天爷季节紊乱,庄稼要水时一滴未赐,春夏之际好不容易等待粮物茁壮成长,上天却又洪水泛滥。
朕以为并非上天惩罚大明,而是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极其渺小,要与天地万物相适应,唯有众志成城改变规律!”
崇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起小冰河气候。
在大明人意识形态中,这恐怕归于君王失德所致,或者说国运渐落西山。
他并不相信所谓鬼神,但在这个时代还难以改变固有思维,因此提到了上天。
“朕有个想法酝酿许久,朝白二河交汇于燕山脚下河谷盆地,发洪水时如同汪洋大海。
以致京畿周边大量农田被毁,洪水退去满目疮痍,为百年之大计,我等何不变废为宝!”
“陛下,莫非是指在此修建大型水库?”
工部尚书刘遵宪发问。
他经手太多水利工程,千百年来华夏人民与大自然对抗,尤其黄、淮流域最为突出。
皇帝这么一说,瞬间心神领会。
“刘尚书一语中的!”
众臣子相互对视,潮白河几乎每隔五六年就发大水,以往惨景历历在目。
万幸近两年洪水都不大,否则又是生灵涂炭。
那地方他们多少了解一些,如若筑城大坝形成莫大水库,确实能缓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