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第226章 土地清丈前期安排

第226章 土地清丈前期安排(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醇亲王载沣的青布马车缓缓驶出县衙公署大街,车轮碾过碎石子路的声音渐渐远去。

赵秉文与张维新并肩立于县衙门前的石阶上,望着那抹渐行渐远的藏青色身影消失在街角。

"王爷车驾真是......"张维新欲言又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新换的怀表链。

赵秉文轻笑一声,扶了扶圆框眼镜:"张县知事何必伤感?如今于醇亲王而言,合该低调行事才是首要之选。"

他转身时,镜片后的目光已恢复平日的冷静,"走吧,回花厅。"

两人并肩走回县衙后院的花厅。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来,在光可鉴人的花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维新伸手拂去太师椅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赵局长,您看今日这位......"

"张县知事。"赵秉文突然停步,从袖中取出一方素白手帕擦拭着圆框眼镜,"大总统府的考量,您这些时日想来多少也猜到了一些。"

花厅内,檀香袅袅。张维新为二人各斟了一杯新上的雨前龙井,茶汤碧绿,热气氤氲。他斟酌着词句:"赵局长,醇亲王毕竟......"

"毕竟曾是摄政王。"赵秉文接过茶盏,指尖在杯沿轻轻一划,"张县知事,我留洋时研究过各国君主立宪制度。您知道吗?在英国,王室至今仍保有大量产业。"

张维新会意地点头,压低声音:"所以大总统的意思是......"

"目前大总统属意遵从退位条件,尚且还是颇为维护皇室。"县知事勿需忧心。

"既要顺应潮流,"赵秉文将茶盏轻轻搁在案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又要保持各方平衡,不过是手段罢了。"他忽然展颜一笑,"张县知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是倒是这个理。"

张维新抚掌而笑:"赵局长高见!这天津卫的天地,向来就是八面玲珑才能立足。"

县知事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夏日盛开的景色,"说来也巧,这天津卫现目前住着不少前清的达官显贵,这最大最贵重的莫过于庆亲王奕匡。"

"而且……本官可接触了不少传言。"

"许多宗室子弟为了维持生计或解决债务问题,已经在私下主动变卖部分土地,以获取资金。"

"并且各个皇庄的庄头和那些乡绅富户地主之间私相往来,互相流转土地,侵占、开垦。"

"巧得很。"赵秉文踱步至案前,从秘书公文包中取出一叠文书,"我这里正好拟好了清丈章程。您看,关于皇室产业这部分......"他翻开其中一页,指尖在某处轻轻一点。

"至于其余乡绅地主实际掌控的土地,清丈局也将基本情况也是大致摸清。"

夕阳的光芒透过窗棂,为两人之间的谈话镀上一层金边。

花厅外的回廊下,县衙公署的差役们轻手轻脚地来来往往,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座看似寻常的县衙花厅里,正酝酿着一场关乎皇室命运与民国未来的微妙博弈。

"张县知事。"赵秉文合上文件,忽然问道,"天津地界众多皇室宗亲所属土地不在少数,他们对于此次土地清丈多有微词,只怕又是一桩麻烦?"

张维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赵局长是想一劳永逸,在这天津卫测出个模范样式。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那些产业,虽都在清丈范围之内,但……"

"各地北洋驻军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资源,私下里不少都开始觊觎皇室土地,想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用于军事部署、经济开发或赏赐给部下等。"

"这其中文章可是大有可为,若不乖乖配合土地清丈,就凭这些个皇室宗亲守得住吗?"

"这些个地方官员和驻军将领迟早利用混乱的局势和自身的权势,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掠夺皇室宗族的土地。"

"他们无非是通过威逼利诱、欺诈等方式,迫使皇室或相关人员交出土地所有权,或者在土地交易中故意压低价格,以极低成本获取大量皇室土地资源。"

两人相视一笑,窗外的夕阳渐渐笼罩了整座县衙。花厅内的檀香依旧袅袅,茶汤渐凉,而这场关乎权力与利益的对话,还远未结束。

夕阳的余晖渐渐褪去,花厅内的烛火次第燃起,将檀木桌案映照得通透明亮。赵秉文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放下茶盏时,杯底与案几相触,发出一声轻响。

"张县知事,"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大总统的清丈政策,想必您比我更清楚其中要义。"

张维新放下手中的折扇,扇面上"明镜高悬"四个金字在烛光下泛着微光。他微微前倾身子,声音压得极低:"赵局长,您是留洋归来的干吏,又是大总统亲自委派,这天津卫的土地清丈,自是要仰仗您主持大局。"

赵秉文意有所指的看向案几中央放着的文件:"这是清丈局拟定的章程。皇室皇庄、乡绅私田、租界周边,皆要一视同仁。"他指尖在"皇室皇庄"四字上轻轻一点,"不过......"

"不过皇室产业关系特殊。"张维新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赵局长放心,本县在此承诺:无论是清丈皇室皇庄土地,还是寻常乡绅产业,但凡有庄头地主私下串联衙门人等,本县定当严加约束。"

张维新竖起三根手指,神情肃然,"各级差役、书办、师爷,但凡有徇私舞弊者,一律严惩不贷!"

赵秉文微微颔首,镜片后的目光平静如水:"张县知事能如此表态,赵某感激不尽。"他翻开另一页文书,"至于租界......"

"这个本县亲自去办。"张维新拍案而起,又立即意识到失态,复又缓缓坐下,"天津卫的租界林立,英法日三国领事馆虎视眈眈。若真有关联洋人替乡绅商人出面说情......"

张维新冷笑一声,"本县明日就亲自登门拜访各国领事,陈述利害。承诺保重洋人利益的前提下,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谅他们也无话可说。"

赵秉文将手中的茶盏轻轻搁在案几上,青瓷与红木相触,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他微微前倾身子,镜片后的目光平静而深邃,看着对面的张维新。

"张县知事,"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既如此,那就多谢县长的鼎力支持了。"

赵秉文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合上文书:"如此甚好。清丈局只管依大总统旨意,严格执行清丈政策。"

他指尖轻敲案几,"皇室产业按内务府文书清丈,乡绅土地按实测面积登记,租界周边......"他顿了顿,"租界周边土地,凡涉及主权争议的,一律暂缓。"

"赵局长高见。"张维新抚掌而笑,"本县这就去安排。明日一早,先召集各乡里正训话,后日再走访租界领事馆。"他站起身,整了整衣冠,"赵局长,清丈大业,就仰仗您运筹帷幄了。"

赵秉文也站起身,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无声地达成默契。

烛火摇曳中,两人的影子投在花厅的砖墙上,时而重叠,时而分开,如同他们即将展开的合作——既紧密相连,又各自保留着必要的分寸。

"还有一事。"张维新忽然压低声音,"本县听闻,有几个乡绅与北洋旧部过往甚密......"

赵秉文神色不变,只是轻轻放下茶盏:"张县知事但说无妨。"

"若真有人胆敢阻挠清丈......"张维新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

赵秉文嘴角浮现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大总统的旨意,是要清丈土地,更是要安定民心。"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维新一眼,"该硬的时候,自然要硬。"

张维新微微一笑,正要回话,却见赵秉文竖起一根手指,轻轻摇了摇。

"只是,"赵秉文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凝重,"这土地清丈看似简单,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天津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一处标记着"皇室皇庄"的区域,又缓缓滑过周边密密麻麻的乡绅土地标记。

"您看,这土地因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难免会产生过多纠纷。"他的指尖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大圈,"有的地块,文书上写着张家所有,实际上李家已经耕种了三代;有的皇庄,名义上属于皇室,却被乡绅长期租佃,甚至转租多次。"

张维新眉头微皱,接过话头:"籍册陈旧失真,也是个大问题。本官上任时就发现,有些地契还是康熙年间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

"正是。"赵秉文回到座位,从袖中取出一叠泛黄的纸张,"我这里有一些样本。您看,这土地籍册,有的页数缺失,有的记录矛盾,更有甚者,同一块地在不同册子上登记着不同的主人。"他轻轻叹了口气,"要理清这些产权,恐怕要为县衙增添不少负担。"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投在花厅的砖墙上,拉得很长。

"这就要劳烦县知事多多担待了。"赵秉文将那叠纸张放回袖中,语气诚恳而真挚,"清丈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庄头地主们为了自身利益,定会想尽办法阻挠。有的会声称籍册遗失,有的会拿出真假难辨的地契,甚至......"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甚至会有人煽动百姓闹事。"

张维新沉吟片刻,忽然拍案而起:"赵局长放心!本县在此承诺,县衙上下定当全力配合。那些刁民若敢阻挠清丈,本县定当严惩!"

赵秉文连忙起身,虚扶张维新一把:"县知事息怒,息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他压低声音,"我的意思是,县衙既要维持日常运转,又要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纠纷,恐怕人力物力都捉襟见肘。"

他重新坐下,语气诚恳:"比如,可能需要临时增加书办、差役;比如,可能需要聘请专业的丈量师;再比如......"他看了张维新一眼,"万一遇到洋人干预,还需要县知事亲自出面斡旋。"

张维新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赵局长所言极是。这些额外的负担,本县自当设法解决。只是......"他犹豫了一下,"经费方面......"

"经费问题,"赵秉文微微一笑,"大总统府已有批示,清丈局会从特别经费中拨付一部分给县衙应急。"他竖起一根手指,"当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主要还得靠县衙自己想办法。"

花厅内一时陷入沉思。更夫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一声声敲在两人心头。

最终,张维新下定决心般地紧握沙发扶手:"好!赵局长,本县就斗胆说一句——清丈大业,本县责无旁贷!县衙上下,定当全力以赴配合清丈局工作。至于那些额外的负担,本县自当设法解决,绝不拖累清丈大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