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380章 百草堂之红花

第380章 百草堂之红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孙玉国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会是这般局面:“你……你定然是被王宁收买了!他用的明明是劣质刺红花,怎么可能见效这么快?”

“是不是劣质药,一看便知。”林婉儿走上前,将炮制好的红蓝花和钱多多送来的劣质红花分别放在两个白瓷盘里,“大家请看,这盘是王掌柜从鹰嘴崖采来的红蓝花,色泽殷红,花丝饱满,香气醇厚;而这盘,是孙玉国用来调包的陈草红花,色泽暗沉,花丝干瘪,气味寡淡。”

她又拿起一本泛黄的《本草图经》,翻开其中一页:“书中明载,红蓝花‘味辛,性温,主产后血运,瘀滞腹痛’,唯有生长在温暖干燥的沙土中,且经古法炮制,方能有此奇效。孙掌柜用湿地种植的劣等草红花,又偷工减料省去炮制工序,药效自然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延误病情!”

钱多多这时上前一步,举起手中的凭证:“各位乡亲,我可以作证!这批劣质红花是孙玉国逼我卖给王掌柜的,他还威胁我,若不照做就烧了我的药材仓库!这是他给我的货源凭证,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

村民们见状,顿时炸开了锅。“原来是孙玉国在搞鬼!”“难怪他一直造谣,竟是想毁了百草堂!”“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怎么配开药店!”

孙玉国脸色铁青,指着钱多多怒吼:“你这个叛徒!竟敢污蔑我!”他又看向刘二,“刘二,你快说,是不是王宁他们逼你了?”

刘二看着眼前的证据,又想起孙玉国平日里的刻薄,心中早已动摇。他猛地跪倒在地,对着村民们磕了个头:“各位乡亲,我错了!是孙玉国让我散布谣言,还让我偷偷在百草堂的药材里掺杂质,我对不起大家!”

这反转让孙玉国彻底慌了神,他踉跄着后退两步,色厉内荏地喊道:“你们……你们串通一气,我要去县衙告你们!”

“不必劳烦孙掌柜了。”王宁走上前,目光锐利如刀,“我已让人将你的所作所为告知县衙,此刻官差怕是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行医者,当以仁心为怀,以良药济世,你却制假售假,造谣中伤,这般行径,终究会自食恶果。”

孙玉国瘫坐在地,面如死灰。村民们纷纷围上来,指责声此起彼伏。张娜扶着郑钦文,轻声道:“嫂子,你再服几剂药,便能痊愈了。”郑钦文点点头,对着王宁深深一揖:“多谢王掌柜救命之恩,也多谢各位乡亲明辨是非。”

夜色渐深,药铺里的喧闹渐渐平息。官差将孙玉国和刘二带走,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王宁看着案上的红蓝花,心中感慨万千。这小小的红花,不仅解了郑钦文的厄,也破了药铺的局,更让乡亲们看清了人心善恶。

林婉儿拿起一朵红花,递给王宁:“王掌柜,良药需配仁心,你做到了。”

王宁接过红花,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知道,这红蓝花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孙玉国伏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清河镇及周边村落。百草堂的名声不仅没受影响,反倒因这场假药风波愈发响亮,每日上门求诊抓药的乡亲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百草堂的门就被推开了。郑钦文在丈夫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早已没了往日的憔悴。“王掌柜,张娜姐,我痊愈了!”她脸上满是笑容,对着王宁夫妇深深一揖,“多亏了你的红蓝花,还有这几日的悉心照料,这份恩情,我们夫妇永世不忘!”

王宁连忙扶起她,目光温和:“嫂子客气了,行医济世本就是我的本分。你身子刚好,还需静养,切记不可劳累。”他转头对张娜道,“取些晒干的红蓝花,再配些补气养血的药材,让嫂子带回去调理。”

张娜应声而去,王雪则端来一杯陈皮茶:“嫂子,喝杯茶润润喉。这陈皮是我哥去年晒的,理气健脾,刚好适合你现在的身子。”

正说着,钱多多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走进来,脸上带着诚恳的笑意:“王掌柜,各位,这是我赔给百草堂的优质药材,还有上次假药的赔偿款。”他将布包放在案上,打开一看,里面整齐码放着当归、川芎、黄芪等上好药材,旁边还放着一锭银子,“我已经把药材仓库盘了出去,打算跟着林姑娘学种红蓝花,以后踏踏实实地做药材生意,再也不投机取巧了。”

林婉儿抬眼看向他,眼神中多了几分认可:“种红花可不是易事,需得耐下心来,守得住寂寞。”

“我知道!”钱多多连连点头,“我已经在鹰嘴崖下租了块地,就等着林姑娘指点我种植技巧。以前是我鬼迷心窍,现在只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弥补之前的过错。”

王宁看着钱多多诚恳的模样,心中微动:“清河镇周边的沙土不少,若是能大规模种植红蓝花,不仅能保证药材品质,还能让乡亲们多一条生计。”

这话一出,郑钦文的丈夫立刻附和:“王掌柜说得是!我们村后就有一大片沙土坡,常年闲置着,若是能种红花,我们也能跟着沾光!”

围观的村民们也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我家也有块地,适合种红花!”“王掌柜,你要是领头种,我们都愿意跟着干!”

王宁看向林婉儿,眼中带着询问。林婉儿微微一笑:“鹰嘴崖的红花种子有限,但我爹留下了不少繁育的法子。只要选对地块,悉心照料,定能种出优质的红蓝花。”她顿了顿,又道,“王伯父当年就想过在清河镇推广红花种植,只是后来身体欠佳,未能如愿。如今,倒是可以了却他的心愿。”

当下,王宁便拍板决定,由林婉儿负责传授种植与炮制技巧,钱多多提供种子和农具,他则牵头组织乡亲们开垦荒地,种植红蓝花。消息传开后,周边村落的村民都踊跃报名,短短几日,就聚集了几十户人家。

开垦地块的那日,天朗气清。王宁穿着青布短衫,挽着裤脚,和乡亲们一起挥舞着锄头。他身形清瘦,却干劲十足,额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沙土上,瞬间晕开一小片湿痕。王雪背着药篓,在地里捡拾碎石,时不时提醒乡亲们:“这块地湿气重,不能种红花!”“这里的土太黏,得掺些河沙!”

林婉儿则拿着一把小锄,手把手地教大家翻土:“红花的根怕涝,土壤要深耕三尺,挖出道排水沟。”她蹲下身,抓起一把土,“你们看,这样松散透气的沙土,才适合红花生长。”她的动作娴熟,讲解通俗易懂,乡亲们学得格外认真。

张阳背着药箱跟在一旁,随时为劳累的乡亲们诊治:“李大叔,你慢点挖,别伤了腰。”“王婶,喝点解暑汤,小心中暑。”他还特意用红花、甘草、金银花熬了凉茶,装在大陶壶里,让大家随时饮用。

张娜则带着几位妇人,在田埂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准备着午饭。炊烟袅袅升起,与田地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面。

就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时,一个意外的身影出现了。刘二的老母亲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田埂上,手里提着一篮煮熟的鸡蛋。“王掌柜,各位乡亲,”老人声音哽咽,“我家刘二做错了事,给大家添了麻烦,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些鸡蛋,给大家补补身子,也算我一点心意。”

王宁连忙上前扶住老人:“大娘,这事不怪你,刘二已经受到了惩罚,你就别自责了。”

“是啊大娘,”林婉儿也走上前,接过鸡蛋篮,“知错能改就好,以后刘二出来,若是愿意种红花,我们也欢迎他。”

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乡亲们也纷纷安慰她,田埂上的气氛愈发温暖。

日子一天天过去,红花苗渐渐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叶在阳光下舒展,充满了生机。王宁每日都会去地里查看,林婉儿则穿梭在各个地块,耐心解答乡亲们的疑问。“这苗长得太密了,得间苗,不然养分不够。”“最近天旱,要适量浇水,别浇多了。”她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成为了红花田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钱多多也彻底变了个人,每日天不亮就去地里,除草、施肥、浇水,样样都做得一丝不苟。他不再是那个油滑的药商,脸上多了几分黝黑和质朴,双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以前总想着走捷径,现在才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他看着长势喜人的红花苗,感慨道。

王宁看着眼前的红花田,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乡亲们,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起了林婉儿父女的坚守,想起了乡亲们的信任。这小小的红蓝花,不仅解了百草堂的厄,救了郑钦文的命,如今更成为了连接乡亲们的纽带,为清河镇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就在红花即将开花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清河镇。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连续下了三天三夜。王宁心中焦急万分,每日冒着暴雨去地里查看,只见不少红花苗被狂风刮倒,地里积满了雨水。

“这可怎么办啊!”乡亲们看着被淹的红花田,急得直跺脚,“要是红花毁了,我们这大半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王宁眉头紧锁,蹲下身查看红花苗的情况。他发现,靠近排水沟的红花苗长势尚可,而低洼处的则已经被泡得发黄。“大家别慌!”他站起身,大声说道,“我们现在立刻挖沟排水,把刮倒的红花苗扶起来,培上沙土。红花耐旱,只要及时排水,应该还能救活!”

林婉儿也说道:“我爹留下过应对暴雨的法子,我们可以用草木灰撒在地里,既能吸水,又能防虫。”

当下,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王宁带头挖沟,乡亲们有的扶苗,有的撒草木灰,有的清理积水,即使浑身湿透,也没有一个人退缩。钱多多更是拼尽全力,扛着锄头在地里来回奔波,脸上满是坚毅:“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红花毁了!”

暴雨终于停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经过大家的奋力抢救,大部分红花苗都保住了。王宁看着重新挺立起来的红花苗,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暴雨是对他们的考验,而他们凭借着团结和智慧,闯过了这一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红花田上,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王宁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上就会绽放出火红的红蓝花,而这火红的颜色,不仅是药材的颜色,更是希望的颜色。

暴雨过后的清河镇,空气格外清新。经过乡亲们数日的悉心照料,红花田渐渐恢复了生机,嫩绿的枝桠上抽出新叶,一个个小小的花苞在阳光下悄悄膨大,透着淡淡的红晕。

王宁每日清晨都会去田埂上巡视,指尖抚过带着晨露的花苞,心中满是期许。这日,他刚走到地头,就见林婉儿站在花海边缘,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正是她父亲留下的《红蓝花种植图谱》。

“婉儿姑娘,在看什么?”王宁走上前,目光落在书页上,只见上面画着细致的红花图谱,旁边还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林婉儿抬头,眼中带着笑意:“我爹在图谱里记载,鹰嘴崖的红蓝花,是当年西域商人赠予王伯父的种子。王伯父说,红花不仅能入药,还能染布、酿酒,是能造福乡邻的宝贝。”她顿了顿,翻到最后一页,那里画着一幅小小的百草堂图景,旁边题着“药济苍生,红芳传世”八个字,“这是王伯父当年的题字,我爹一直珍藏着。”

王宁心中一震,原来父亲与林婉儿父女的情谊,早已藏在这图谱之中。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常说“药材是活的,需用心待之”,如今才明白,这份“用心”不仅是对药材的敬畏,更是对乡邻的责任。

转眼到了红花盛开的时节,清河镇周边的沙土坡上,一片火红的花海绵延数里,远远望去,宛如燃烧的云霞。乡亲们背着竹篓,喜气洋洋地采摘红花,指尖捻起殷红的花丝,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王掌柜,你看这红花,比鹰嘴崖的还要好!”钱多多捧着满满一篓红花,快步走到王宁面前,语气中满是自豪。他黝黑的脸上沾着些许红屑,双手粗糙却有力,早已没了往日药上的油滑。

王宁接过一朵红花,只见其色泽殷红如血,花丝饱满修长,香气醇厚绵长。“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他笑着说道,“今日采摘的红花,一部分用来炮制入药,一部分留作种子,剩下的,我们按之前说好的,教乡亲们染布、做花茶。”

消息传开,乡亲们更是踊跃。张娜带着几位妇人在百草堂后院支起染缸,将红花捣碎,用纱布过滤出红色的花汁,将白布浸泡其中。“这红花染的布,色泽鲜亮,还带着淡淡的药香。”张娜一边搅动染缸,一边说道,“做成衣裳穿在身上,还能驱蚊虫呢。”

王雪则跟着林婉儿学习制作红花茶,将新鲜红花晒干,搭配枸杞、红枣,用沸水冲泡,一杯杯香气四溢的花茶端上桌,引得乡亲们纷纷品尝。“这花茶又香又润,喝着真舒服!”李婶咂咂嘴,忍不住又倒了一杯。

张阳则忙着炮制药用红花,按照林婉儿传授的古法,先剔除杂质,再用桑木温火烘焙,最后用石臼轻轻捶打。“《本草图经》说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这般炮制,药效才能发挥到极致。”他一边忙碌,一边念叨着典籍,额上沁着薄汗,却眼神坚定。

正当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官差簇拥着一位身着官服的老者走来,正是新任的知县大人。原来,知县听闻清河镇种植红花造福乡邻,特意前来视察。

“王掌柜,林姑娘,各位乡亲,辛苦你们了!”知县走到红花田边,看着眼前的火红花海,眼中满是赞叹,“没想到小小红花,竟能有如此大的用处,既可以入药救人,又能带动乡邻致富,真是功德无量啊!”

王宁拱手道:“大人过奖了,这都是乡亲们齐心协力的结果,更是林姑娘父女传承的功劳。”他将林婉儿父亲的《红蓝花种植图谱》递给知县,“这是林姑娘父亲留下的图谱,上面记载着红花的种植、炮制、应用之法,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知县翻阅着图谱,连连点头:“好啊!这般珍贵的典籍,应当好好传承。本府决定,将清河镇的红花列为贡品,同时拨款支持你们扩大种植,让更多人受益于这济世良药!”

乡亲们闻言,顿时欢呼起来。钱多多激动地说道:“大人英明!我们一定好好种红花,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这时,林婉儿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制药铃,与王宁腰间的那枚一模一样。“这是当年王伯父赠予我爹的药铃,一对两枚,寓意‘药缘相牵,仁心相传’。”她将药铃递给王宁,“如今,我把它还给你,希望你能继续坚守父辈的初心,将红花的福祉传递下去。”

王宁接过药铃,两枚铜铃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穿越了时光,呼应着父辈的约定。他看着眼前的红花田、乡亲们的笑脸,还有身边并肩而立的家人与伙伴,心中百感交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田埂上,正是刑满释放的刘二。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身形消瘦,眼神中带着愧疚与忐忑。“王掌柜,各位乡亲,我……我回来赎罪了。”他走到众人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在狱中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是我一时糊涂做错了事,对不起大家。我想跟着大家种红花,用汗水弥补我的过错。”

乡亲们面面相觑,有人小声议论起来。王宁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刘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红花能活血散瘀,也能洗涤心灵,只要你真心悔改,乡亲们会接纳你的。”

林婉儿也说道:“红花田从不拒绝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往后好好干活,用行动证明自己。”

刘二眼中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王掌柜,谢谢大家!我一定好好干,再也不做亏心事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河镇的红花产业越来越兴旺。百草堂的红花方剂治愈了无数患者,红花染布、红花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远销外地,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年深秋,红花再次丰收,乡亲们在田埂上举办了一场热闹的红花宴。桌上摆满了用红花制作的菜肴、花茶,大家举杯欢庆,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

王宁站在花海旁,看着身边的张娜、王雪、张阳、林婉儿,还有忙碌的钱多多、刘二和乡亲们,心中满是欣慰。他腰间的双铃轻轻作响,与风中飘散的红花香气交织在一起。

“哥,你看,这红花多好看啊!”王雪捧着一束刚采摘的红花,脸上满是笑容。她鬓边的红花,与田野间的花海相映成趣,早已从当年的小姑娘长成了独当一面的药工。

林婉儿看着手中的图谱,轻声道:“王伯父和我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王宁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红花有价,仁心无价。只要我们坚守‘药济苍生’的初心,这火红的红蓝花,就会永远绽放在清河镇的土地上,造福一代又一代的乡亲。”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红花田上,将整片花海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那一朵朵迎风摇曳的红蓝花,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是乡亲们致富的希望,更是医者仁心与人间善意的象征。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段关于坚守、传承与救赎的故事,也预示着清河镇更加红火的未来。而百草堂的药香,将与红花的芬芳一起,永远萦绕在渭水之畔,温暖人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