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687章 借势而为,借力打力

第687章 借势而为,借力打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风从纸上来,当真是无声无息,却又比那惊雷炸响在耳边,更能让人心头一颤。

京城的报房胡同,那股子春寒怎么也压不住胡同深处“明心书局”的热火朝天。

书局门口,人头攒动,哪里还有什么寒意,分明是比三伏天还闹腾。

“掌柜的,掌柜的!《用火五约》又卖光了!这才辰时啊!”小李子,这小子眉飞色舞地从账房里冲出来,手里挥舞着一叠银票,那声音,恨不得把整个胡同都震聋了。

他脸上挂着藏不住的得意,眼底亮晶晶的,像是捡了天大的宝贝。

陈皓呢,他就坐在柜台后面,手里捧着一盏清茶,慢悠悠地呷了一口,嘴角勾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倒是不急,毕竟,这局面都在他预料之中,甚至,比他想的还要热闹几分。

“哦?这么快?”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谈论天气,可那眼底深处,却是一片深邃。

他知道,这不是《用火五约》本身有多么神妙,而是那些被压抑太久的民意,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这纸上的文字,就是火种,点燃了百姓心头积压的灰烬。

“何止是快啊!掌柜的,您是没瞧见,今日有个老先生,花白胡子都快拖地了,竟然还带着一群蒙童来买书,说是要当蒙学读本!”小李子一拍大腿,兴奋得跟什么似的,“还说这五约,比那什么《三字经》接地气,能救命!”

陈皓闻言,眼角的笑意更深了些。

这倒是个意外之喜,他原本只是想将理念传出去,没想到,竟能深入到蒙学之中。

这可不是简单的卖书,这是在悄然改变这个世界的根基啊。

他放下茶盏,轻咳一声,吩咐道:“去,通知刻工们,暂时歇歇手,别再急着雕那五约了。”

小李子一愣,脸上写满了不解:“啊?掌柜的,正是好时候啊,趁热打铁,多印一些,咱们能赚个盆满钵满!”

陈皓摇了摇头,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有些东西,不是赚银子就能衡量的。这火,要烧得旺,但更要烧得——干净。你把那两位老匠人留下,再从外面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女工,咱们要赶制一批特殊的纸。”

随后的日子里,“明心书局”反而安静了下来。

那些慕名而来的百姓,发现《用火五约》似乎不再大量印制,反倒有些疑惑。

可只有书局后院,那盏昏黄的灯火彻夜不歇。

陈皓亲自监督,小李子和两位老客工,还有新招的几个女工,都在忙碌着。

他们不是在雕版印书,而是在细致地打磨着一种特殊的油纸。

那纸,薄如蝉翼,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对着光看,能清晰地看到纸浆的纹理。

更绝的是,墨迹滴上去,非但不渗,反而像荷叶上的水珠,聚而不散。

“掌柜的,这纸做出来,到底是作何用的啊?”小李子好奇心旺盛,看着一张张精心制作的油纸被盖上印章,印着一行细小的字:“此炭出自三通窑,百姓共监。”那字体,苍劲有力,却又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朴素。

陈皓拿起一张,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一股淡淡的桐油香气扑鼻而来。

“这啊,是给炭块穿的‘新衣’。告诉他们,炭火并非没有好坏,而好坏,自有百姓来评判。”他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这批特制油纸,一共赶制了千张。

随后,由王老板等信得过的商贩,沿着南陵、滁州等十余县的炭市暗渠,悄无声息地混入了交易流中。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锣鼓喧天的造势,只是几张薄薄的纸,裹着几块寻常的炭。

然而,这“无声的胜利”却来得比任何刀光剑影都猛烈。

不出三日,南方多地的炭价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忽高忽低,一片动荡。

最先受冲击的,就是那些平日里以次充好的劣炭。

过去,无论炭块有多么烟熏火燎,只要价格便宜,总有穷苦人家咬牙买下。

可现在,那些被油纸包裹的“三通窑”炭,成了香饽饽,即便是价格略高,也供不应求。

至于那些没穿“新衣”的劣炭,几乎无人问津,任凭商家如何叫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堆积如山,成为一堆没人要的黑石头。

百姓们口口相传,这裹着特殊纸的炭,烧起来就是不一样,不仅火旺,还没那么呛人。

流言,有时候比圣旨更有力。

而在那朱红宫墙,层层叠叠的紫禁城东六宫深处,苏婉儿的动作更是悄无声息,却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韧劲。

她借着整理先皇后遗物的名义,每日穿梭于尚服局那尘封已久的库房里。

库房里弥漫着陈旧的樟木香和丝绸腐朽的味道,光线昏暗,仿佛时间在这里都停滞了。

苏婉儿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卷卷泛黄的册子,指尖摩挲着那些褪色的字迹。

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她找到了一卷《织造则例》。

那卷折里,封面都已经破损,显然是许久无人问津了。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在一页记载着染坊规矩的地方,她发现了一段不起眼的文字,却让她心头猛然一跳——“染烟伤肺,匠人多病,当慎用炭火,以保身躯。”

这段话,寥寥数字,却是对工匠最朴素的关怀。

她只觉得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眶微微湿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