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94章 我不认为它有过‘创意’

第494章 我不认为它有过‘创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断断续续,不成调,却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律。

吴小雨歪着头,听了半天,还是没听出个所以然。

老吴也不解释,只是静静地抽着烟,看着远方。

两人就这么站在院子里,听着铁皮在风中摇曳,发出“哐啷哐啷”的声响。

许久,老吴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容里,带着一丝释然,也带着一丝……怀念?

“以前啊,是怕它响。现在嘛…是怕它不响了。”

说完,他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转身走回屋里,从柜子底层翻出一个锈迹斑斑的工具箱,又默默地锁了回去。

他想,这铁皮,就让它想着吧。

也许,它响的,不只是风,还是……时间。

林小满觉得,最近的日子,格外难熬。

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面上那份盖着鲜红印章的通知,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直窜脑门。

“城市之声”栏目,面临撤并。

理由是:缺乏内容创新,受众群体老化。

狗屁!

林小满在心里骂了一句。

这三年,她和团队跑遍了京城的犄角旮旯,记录了无数鲜活的声音。

煎饼果子的滋滋声、胡同里老人的京腔、早高峰地铁的拥挤声、深夜酒吧的喧嚣声……

这些声音,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构成了她的骄傲。

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真实的声音,反而成了被抛弃的理由。

她没争辩,没解释,只是默默地提交了一份《节目生命周期报告》。

报告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数据曲线:收听率平稳,投诉率趋零,用户黏性逐年上升。

数据不会说谎。

她在报告的附录里,写了一句话:

“一个节目最好的结局,是让人忘了它还在播。”

就像呼吸一样,当你不再刻意关注它的时候,它才真正融入了你的生命。

台领导犹豫再三,最终批示:“暂留,但不再列为重点。”

林小满看完文件,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

她把过去三年的剪辑母带,小心翼翼地交还给档案室。

然后,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支U盘,在上面贴上了一个标签:

“不是我们做的,是城市自己在说话。”

她想,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于佳佳觉得,最近的生活,格外有趣。

自从上次和秦峰合作之后,她发现,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今天,她又收到了秦峰发来的消息:

麦窝社区“生活节拍疗愈”板块的用户,自发组织了一场线下聚会。

地点,是在某废弃锅炉房。

活动内容,只有三个字——“敲一下”。

于佳佳盯着手机屏幕,嘴角微微上扬。

敲一下?

敲什么?

怎么敲?

她不知道

她本想安排几个手下的实习生,去锅炉房拍点素材,做做宣发。

毕竟,这种自带话题的活动,简直是天生的流量密码。

但她的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

她忽然觉得,有些东西,是不能被镜头捕捉的。

一旦被镜头捕捉,就变味了。

她转而拨通了德云社后勤的电话。

“喂,老李吗?帮我打包一批淘汰的旧鼓皮、响板、铜钹,要品相差一点的,声音怪一点的……对,越多越好。”

“寄到哪里?嗯……十个县城文化站,地址我稍后发给你。”

“随件附言?就写……别说是谁送的,也别说是干啥用的。”

她放下电话,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这次又能响多久……”

她只希望,这些声音,能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多停留一会儿。

赵志明觉得,最近的工作,格外纠结。

作为省台技术科的副科长,他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机器、数据打交道。

他喜欢这种精确的感觉,喜欢这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但最近,他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拧螺丝的。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毫无新意,毫无激情。

今天,他正在主持全省应急广播系统的升级测试。

厂商代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新系统的各种优点,其中最让他心动的,是用AI语音替代人工播报。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听起来,简直完美。

但他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测试过程中,他忽然提出一个要求:

“在每段播报后,加入一段‘呼吸间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