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数据风暴(1 / 2)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凌晨2:34。
李墨飞的手电筒光束切开永冻土层的黑暗,防辐射服胸前的温度计显示零下18℃。当他用激光扫描仪对准冰芯样本时,突然捕捉到六个呈正六边形排列的气泡——这与公元前1046年西周青铜器上的冰裂纹完全一致。
“第三层冰架出现了异常解冻层。”刘宇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夹杂着冰镐敲击的脆响,“注意看气泡的分布形态,像不像《周易》六十四卦的……”
话音未落,便携式生物检测仪突然发出刺耳警报。在放大400倍的显微镜下,冰层中沉睡的远古病毒正随着冰晶消融苏醒,其蛋白质外壳上的纹路竟与商代甲骨文的雷纹占卜记录完全吻合。
斯瓦尔巴群岛的极昼阳光穿透冰层,在实验室的铅玻璃上投射出扭曲的光斑。李墨飞将刚提取的病毒样本放入低温舱,发现其DNA双螺旋结构在-20℃时自发排列成甲骨文的“灾”字形态。
“用安阳殷墟出土的龟甲数据库对比。”刘宇启动全息投影仪,三万片甲骨拓片突然悬浮在空中,“注意武丁时期的瘟疫记载……”
当病毒基因序列投射到甲骨群中时,刻有“贞:疒,不其延?”的龟甲突然吸附了七成数据流。挪威病毒学家艾琳发现,这些甲骨文的灼裂纹路竟与病毒蛋白质的折叠方式存在几何相似性。
“立即封锁三号冰道!”对讲机里突然传来警卫的吼叫。李墨飞看向监控屏幕,解冻的永冻土正在甬道地面形成黄河改道般的沟壑,而沟壑走向竟与《河防通议》记载的北宋天禧三年溃堤路线完全重叠。
刘宇抓起冰镐冲向冰道,防滑靴在冰面上刮出与甲骨占卜裂纹相似的轨迹。在崩塌的冰墙后方,他们发现了用猛犸象牙雕刻的萨满面具——其眼部孔洞的直径,正好是现代病毒防护面罩滤芯的标准规格。
特罗姆瑟海洋研究所的环形水槽中,30块珊瑚骨骼标本正在模拟海水酸化环境。李墨飞用金刚石刀片切下薄片时,珊瑚的生长纹在偏振光下显露出与《梦溪笔谈》记载的潮汐周期相同的波动曲线。
“这是大堡礁的样本。”澳大利亚海洋学家马克递来激光扫描仪,“碳酸钙沉积速率在去年出现了……”
刘宇突然将仪器对准珊瑚骨骼的横截面,同位素数据在屏幕上自动转换成三维海图。当他把南宋《诸蕃志》记载的南海航线叠加上去时,所有珊瑚白化区域都精确覆盖了宋代海商遭遇风暴的坐标。
警报声突然响彻实验室。水槽中的珊瑚开始分泌黏液,这是用《天工开物》记载的制胶工艺改良的生物预警系统。黏液在水面形成的图案,竟与战国时期楚国金币的铸纹完全一致。
“立即比对楚墓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李墨飞调出湖北省博物馆的扫描文件。当战国帛书上的云气图覆盖到黏液图案时,实验室的通风系统突然自动调节湿度——这是用西汉雁鱼铜灯原理设计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响应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