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冰11在演讲台上崩塌(2 / 2)
全息画面切换。不再是宏大的地球模拟,而是一段清晰度极高的监控录像。时间戳显示是三天前的深夜。画面中,是充满未来感但绝无科幻色彩的实验室: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排列整齐的试管架和闪烁的设备指示灯。穿着标准防护服的研究人员正在记录数据。
突然,画面猛烈晃动!警报灯刺眼地闪烁!几个穿着同样防护服、但动作明显粗暴的身影闯入,他们目标明确,直奔一排标注着“CRISPR-Cas9ModifiedRhizophoraSpp.-Gen4”(CRISPR-Cas9基因编辑红树物种-第四代)的恒温培养架。他们粗暴地拔掉电源,用沉重的钝器砸碎培养皿的强化玻璃罩!珍贵的、已经培育出发达根系和气生根的基因编辑红树幼苗被踩踏、撕扯、扔进一个冒着刺骨寒气的液氮倾倒桶!破坏者动作迅速,训练有素。录像最后几秒,一个破坏者在转身时,呼吸面罩的透明罩子反射出实验室应急灯的光,隐约可见其颈部下方一个模糊的、带有工业感的黄黑斜条纹图案(类似某些石油公司的安全标识色)一闪而过!
录像结束,画面定格在满地狼藉、冒着白烟的液氮和破碎的幼苗上。
会场一片哗然!愤怒的低语声此起彼伏。破坏科研设施,尤其针对可能拯救生态的关键技术,这种行为突破了文明的底线。
刘宇缓缓放下操作的手,袖口自然滑落,遮住了那片疤痕。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中深藏的疲惫和一种洞悉世事的悲哀。“这就是我们面对的阻力的一部分。不仅仅是游说,还有对科学本身的攻击。损失是巨大的,但我们保留了部分核心数据和备份样本。”他调出几组复杂的数据图表,“尽管遭遇破坏,前期实验数据依然清晰显示:经过基因编辑增强光合效率和木质素沉积的红树品系,其单位面积的碳封存能力是天然红树林的2.8倍以上,且对海平面上升和海水酸化表现出显着抗性。这是自然与科技结合的力量,是应对危机的可行路径之一。”
他展示了最后一张图:一片在受控盐碱滩涂中蓬勃生长的基因编辑红树林,根系发达,绿叶葱郁,旁边是对照组相对萎靡的普通红树。无声的对比,胜过千言万语。
“现在,”刘宇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终结的意味,“让我们回到北极,看看我们剩余的时间。”
全息投影再次被巨大的格陵兰冰盖模型占据。量子计算机集群超负荷运转,散热系统发出更高频的嗡鸣(后台技术人员报告着温度警报)。在最新输入的“暖池”异常数据驱动下,模型推演速度加快。冰盖的崩解不再是局部的,而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沿着整个西南边缘疯狂蔓延!巨大的冰山以令人窒息的速度脱离母体,翻滚着坠海,激起的虚拟海浪甚至“拍打”到了前排代表的脚下,引得一阵下意识的惊呼后退。
就在这视觉冲击达到顶峰的瞬间,刘宇按下了另一个控制键。
声音系统启动。
没有配乐,没有解说。只有纯粹的、原始的、被高精度声学传感器在真实冰架崩塌现场采集并放大的声音,通过会场360度环绕立体声系统播放出来。
“嘎吱——嘣!!!”
“轰隆隆隆——咔嚓!!!”
“嘶啦——哗啦!!!”
那是冰川内部应力释放的呻吟,是数亿吨坚冰断裂的爆鸣,是冰山倾覆撞击海水的咆哮,是冰体内部千万年封存的气泡瞬间释放的嘶鸣!声音低沉时如同大地深处的闷雷,高亢时如同钢铁被生生撕裂!巨大的声浪带着物理上的震动感,穿透座椅,直抵胸腔,敲打着每个人的鼓膜和心脏!
这不是电影特效,这是来自地球极地正在发生的、真实的毁灭之声!是冰冷的、无情的、属于地质纪年尺度的声音!
嗡——!
代表席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身体猛地一颤,如同被无形的电流击中。许多人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或胸口,脸色瞬间苍白。这是一种超越了视觉震撼的、源自本能的生理性战栗!是对巨大力量、对不可抗拒的消逝、对人类自身渺小的最原始恐惧!连见惯风浪的各国政要,也难以抑制身体的自然反应。
德国代表施密特空出的座位,在刺耳的冰裂声中显得格外刺眼。
全息投影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
冰裂声的余韵在会场穹顶下回荡、衰减,最终被一片死寂取代。
只剩下通风系统微弱的气流声。
以及头顶那硕大、猩红、无情跳动的:67:59:48。
穹顶之下,仿佛连空气都被冻结了。一场发生在虚拟演讲台上的冰川崩塌,却让整个现实世界的人类代表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了文明的岌岌可危。真正的崩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