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气候边缘 > 第224章 悬崖边的蓝图

第224章 悬崖边的蓝图(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纽约,2046年初秋,“气候免疫城市”项目总部。

空气净化系统发出低沉而恒定的嗡鸣,过滤着窗外灰蒙蒙的、带着隐约海腥味的空气。李墨飞站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墙前,屏幕上并非壮丽的城市蓝图,而是密密麻麻跳动的数据和一片刺目的猩红警报区。量子计算集群“方舟”的低沉散热声浪从地板下传来,如同城市不安的心跳。他左手无意识地按在左腿股骨中段,那里熟悉的、源自家族遗传性成骨不全症的隐痛,在连续36小时的高压工作后变得格外清晰。

“第37次模拟,百年复合型风暴‘海妖’路径叠加预测。”他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屏幕上,代表风暴系统的巨大涡旋模型开始移动,裹挟着代表极端高温的橘红色、代表短时超强降水的深蓝色以及代表破坏性大风的灰白色粒子流,扑向下方精细构建的“新曼哈顿湾”示范区数字模型

“能源网格负载峰值……87%……92%……临界!”系统冰冷的合成音报数。

屏幕一角,代表城市主干电网的亮黄色网络瞬间在多个节点爆开红光!模拟的摩天大楼群灯光成片熄灭,交通信号系统瘫痪的图标闪烁不止。紧接着,代表排水系统的蓝色网络在暴雨粒子流的冲击下,在低洼地区迅速变红、膨胀,内涝警报图标疯狂弹出。

“生态缓冲区过载!”另一名工程师急促报告。代表沿海湿地和基因编辑红树林带的绿色区域,在模拟风暴潮的灰黑色巨浪冲击下迅速萎缩、变色。

李墨飞紧抿着唇,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不是第一次失败了。这个他们寄予厚望的“气候免疫城市”核心示范区模型,在模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的极端气候事件时,总会在关键节点暴露出致命的脆弱性。每一次模拟失败,都意味着设计方案的调整、预算的增加和时间的流逝。而时间和金钱,恰恰是他们现在最缺的。

“咔哒。”

厚重的会议室门被推开,一股混合着昂贵古龙水和无形压力的气流涌入技术指挥区。为首的是“未来地平线资本”的董事总经理陈明远,身后跟着两名面容冷峻的分析师和一位抱着厚厚文件夹的助理。陈明远五十岁上下,头发一丝不苟,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下是久经商场的锐利眼神。他的目光扫过屏幕上尚未消散的红色警报区,嘴角向下抿出一道严厉的线条。

“李博士,刘博士,”陈明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设备的嗡鸣,“我想,我们需要一个解释。一个关于时间表和预算的解释。”他示意助理将文件放在中央会议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不是下周的例行报告,是现在。”

李墨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站直身体,忽略左腿的抗议。他看向刚从材料实验室匆匆赶来的刘宇。刘宇的脸色在冷白灯光下显得异常苍白,深色外套的袖口沾着一点难以辨认的试剂痕迹。他的呼吸似乎比平时浅一些,但步伐依旧稳定。他朝李墨飞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准备好了。

三人走进与指挥区仅隔一道玻璃墙的小会议室。陈明远没有寒暄,直接翻开文件夹最上面的一份报告,手指重重地点在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上——

“预算超支35%,李博士!关键节点‘能源韧性网格一期部署’延期两个月,‘智能水管理中枢’延期四周!告诉我,你们承诺的‘气候免疫’在哪里?难道这耗资数百亿、牵动无数资源的项目,最终只是工程师们一个耗资巨大的乌托邦沙盘游戏?”他的质问如同冰锥,直刺项目核心。

压力如山般倾泻。李墨飞感到衬衫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看了一眼刘宇,后者正专注地翻看着财务报告,眉头紧锁,手指在纸页上划过时,袖口不经意向上滑动了半寸,露出了手腕内侧皮肤上几个极小的、排列整齐的圆形贴片痕迹——那是长期生理监测微型传感器的接口印记。

“陈总,预算超支和延期的原因,报告里已有详细说明。”李墨飞开口,声音竭力保持平稳,他拿起桌上的激光笔,指向会议桌中央嵌入的全息投影区,“但数据比文字更有说服力。请允许我展示刚刚结束的第37次模拟的部分结果。”

他快速操作控制面板,调出刚才的模拟回放,但这次,他放大了风暴冲击下的沿海区域。传统的、厚重的混凝土海堤在模拟的滔天巨浪下,被清晰地标注出三处巨大的结构裂缝,海水汹涌倒灌。

“看这里,传统方案。”李墨飞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在复合型风暴‘海妖’的百年重现期压力下,三段海堤在模拟中已被击溃三次。每一次溃堤,意味着后方数平方公里区域被淹没,生命财产损失无法估量,重建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他切换画面,展示他们设计的替代方案:一片模拟的、生机勃勃的滨海湿地缓冲带,其后是分段式的、可快速升降的合金屏障模块。“这是我们的‘智能消波湿地+模块化可升降屏障’系统。”动态模型显示,汹涌的浪头首先被湿地植被和复杂地形消解能量,剩余的冲击力由预先抬升的屏障模块分段抵挡。屏障下方连接着巨大的液压阻尼器,吸收着冲击动能。屏幕一侧实时跳动的数据:“成功抵御概率:87.6%”。

“成本超支?”李墨飞目光直视陈明远,“是的,这套系统的初期投入远高于传统海堤。但看这里——”他叠加了另一组数据流,是全球主要沿海大城市近五年因风暴潮、海平面上升相关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折线图,数字触目惊心,且曲线呈陡峭上升趋势。“对比这些天文数字的、每年都在发生的实际损失,以及传统海堤高昂的维护和频繁的修复费用,我们的‘免疫’投入,不是浪费,是止损!是面向未来的、一次性的战略投资!”

全息投影上冰冷的数据对比,如同无声的惊雷。陈明远身后的分析师飞快地记录着,其中一人低声与同伴交流了几句,眼神中质疑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丝缝隙。陈明远双手交叉放在桌上,指节微微用力,脸上看不出表情,但目光紧紧锁住那些跳动的数字和对比图表。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投影设备散热风扇的微弱声响。刘宇放下财务报告,适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陈总,预算和进度的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并已制定了详细的纠偏方案,包括优化采购流程、引入更严格的第三方监理。但技术可行性,”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陈明远,“才是项目的基石。没有可靠的技术,再完美的预算控制也是空中楼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