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汉齐停战(2 / 2)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齐国尚有拼死一搏的资本和决心,又精准地戳中了汉国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与战略窘境。
双方就此展开了数轮激烈异常的辩论。长孙兕引经据典,大谈“天命所归”、“势不可挡”,试图从道义和气势上压倒对方;陈元康则据理力争,紧扣现实,强调“民心可用”、“困兽犹斗”,寸土不让。两人你来我往,引证古今,言辞犀利,各执一词,谈判多次陷入僵局,气氛时常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但无论是长孙兕还是陈元康,心中都如明镜一般:和谈是双方君主既定的战略,是必然的选择,所谓的激烈争吵,不过是争取最大利益的必要过程。
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拉锯、暗中试探、讨价还价,最终,一份双方都能勉强接受、各取所需的协议终于达成:汉齐两国正式停战,为期五年;疆界维持目前实际控制线(汉国占据中原及部分山东边缘,齐国保有河北及山东大部);双方开放指定边境关卡,允许商人、百姓在严格监管下进行有限度的通商往来。
至于这脆弱的和平能否真维持五年,就只能见仁见智,各凭手段和后效了。至少,高澄和刘璟都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
长安·未央宫
而此时的刘璟,并未因和谈的达成而有丝毫松懈。送走陈元康后,他立刻投入了两件关乎国本与家事的紧要事务的筹备之中。
第一件,便是相位更迭。老臣郦道元和高翼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再三恳请致仕的奏章,刘璟已然批准。但他并非刻薄寡恩之主,心中感念二老为汉国大业呕心沥血、劳苦功高,特意下诏,加封郦道元为司空,高翼为司徒,皆是尊荣无比的三公虚衔,并特授“参知政事”名号,允许他们虽退居二线,但仍可参与重要朝议,随时可以上书陈述己见,以示尊崇和咨询。
隆重的旨意传到郦、高二府,二老感激涕零,老泪纵横。郦道元终于可以卸下繁重的政务枷锁,全身心投入到《水经注》的编纂勘定之中,去完成考察江河、注疏水系的毕生夙愿;而高翼也得以返回家中,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不必再为朝堂纷争劳心费力,安享晚年清福。
在正式致仕前,二老依礼入宫,向刘璟辞行。临别之际,他们各自向刘璟郑重推荐了一位接替人选。
郦道元荐举的是会州刺史杜弼,他言辞恳切,带着学者的严谨:“大王,杜弼上任会州以来,清廉如水,纤尘不染,刚正不阿,人皆称道。会州乃我汉国矿冶重地,更是流放罪犯之所,环境复杂,吏治难清,素有‘鬼蜮’之称。然杜弼处事至公,法令严明,对境内罪囚亦不为己甚,往往导之以理,感之以化,竟使许多桀骜之辈甘心服刑改造,实乃难得之良吏、能吏,老臣以为,可堪大用。”
高翼则推荐了豳州刺史崔季舒,他笑着说道,带着长辈的宽厚:“大王,崔季舒此人,颇有古之仁者遗风。在豳州任上,惩治地方不法豪强,多以教化为主,罕用重刑。凡有百姓因贫苦或无知犯小过者,他多不忍严惩,常命衙役将其绑至城中广场,由他亲自打上几拳,或踹上两脚,以示惩戒,既顾全了百姓颜面,又申明了法纪威严,豳州百姓皆戏称其‘拳脚刺史’,却又真心感念其‘仁’。此外,崔季舒还精通医道,时常于府衙前设案,为贫苦百姓义诊,分文不取,活人无数,深得豳州民心。此等通晓民情、仁术并施之能吏,老臣以为,当予重用。”
刘璟认真听完二老的举荐,点了点头,温言道:“二位老大人为国举贤,一片公心,所荐之人,孤已铭记于心。必当量才酌用,不负二老期望。望二老回家后,善加保重身体。日后朝中若有疑难,还需二老不吝赐教,时常提点。”他亲自起身,执晚辈礼,将二老恭送出宫门,态度谦和,令二老感动不已。
此举也让刘璟觉得,由现任重臣推荐后继者是个不错的方法。相较于自己仅凭履历和奏疏在众多朝官、刺史中遴选,这些朝夕相处、同殿为臣的官员之间显然更加了解彼此的品行与能力。
他随即下旨,让现任的三位相国——长孙俭、苏绰、元修伯,也各自举荐两位他们认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可堪入阁拜相的朝臣或地方大员。届时,他再结合二老推荐的人选,从中甄选出最合适的四人,便可顺利完成这次重要的相位更迭,确保朝局平稳过渡。
第二件事,则是关于宫女吕苦桃的婚事。为了弥补吕苦桃出身寒微、恐遭非议的问题,卫将军、朔方郡公贺拔岳正式出面,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认吕苦桃为义妹,极大地抬高了她的身份。随后,由刘璟的妃子、贺拔岳的亲妹妹贺拔明月,作为吕苦桃的“娘家人”和牵线人,出面与刘璟的正妃尔朱英娥商议纳妃的具体礼仪和流程。
出乎不少人意料,双方相谈甚欢。尔朱英娥出身北秀容川的尔朱部,家族显赫,她深知丈夫心意,更明白一个农家女出身的妃子,无论多么得宠,对自己和嫡长子刘英的地位都构不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她表现得十分大度痛快,很爽快地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并且主动承担起操持相关纳采、问名、纳吉等礼仪流程的责任,处处彰显主母的雍容气度与对夫君的体贴。
她的全部心思和期望,如今都牢牢放在培养自己的儿子刘英身上,只盼其能健康成长,将来继承大统。对于刘璟再纳美人,只要不危及她们母子的根本利益,她乐得展现自己的贤惠与大度,也好在刘璟心中加分。
最终,大婚的吉期选定在四月十五日。有意思的是,这一天,恰好也是南梁北伐军预定出兵的日子。刘璟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反而笑着对刘桃枝说:“让战场上的捷报,成为孤大婚最好的贺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