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拟人的萧绎(1 / 2)
二月二十七日·鄱阳
号称十万的“讨侯景联盟”大军,拖拖拉拉、如同老牛拉破车般,耗费了整整七天时间,才终于磨蹭到了鄱阳地界。这“赫赫战功”,首先要“归功”于我们那位风雅绝伦的盟主——湘东王萧绎。这位王爷似乎全然忘了建康城父皇兄长的死活,一路上寄情山水,流连忘返。看到一处残雪未消的山峦要停下来赋诗一首,遇见一条解冻的溪流又要即兴作画一幅。若非麾下诸将心急如焚,屡次三番硬着头皮催促,恐怕这支“勤王”大军走到明年也到不了鄱阳。
好不容易抵达鄱阳,没等众将喘口气商议进军方略,萧绎又开始整幺蛾子了。
他斜倚在临时布置的华丽坐榻上,以手扶额,眉头紧蹙,声音带着几分刻意拿捏的虚弱:“唉呀……本王自抵达这鄱阳,便觉水土不服,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恐是前些日舟车劳顿,邪风入体了……这,这恐怕是无法即刻进军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脸色铁青的众将,慢悠悠地继续说道:“然,国事为重,勤王之事刻不容缓。这样吧,诸位将军可先行一步,本王在此稍作休养,待身体稍愈,便即刻率后续兵马赶上!”
说罢,他不容置疑地宣布:“即日起,任命讨逆将军陈霸先为讨逆副盟主,总领前线军事!由其率领本部六万人马,并节制诸将兵马,即刻向建康进发!本王……亲率四万精锐,暂驻鄱阳,以为后援,稳固根本!”他将“精锐”和“稳固根本”咬得特别重,其保存实力、坐观成败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萧绎一离开中军大帐,压抑已久的怒火瞬间爆发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司州刺史柳仲礼第一个跳了起来,他脸色涨红,须发皆张,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杯盏乱跳,“萧绎!身为皇子,目无君父!建康危如累卵,陛下与太子身陷囹圄,(此时还没有拥立萧纲)他竟还有心思在此装病避战,保存实力!简直……简直丢尽了萧氏皇族的颜面!我呸!”
帐内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骂声一片,言辞激烈,无不痛斥萧绎的无耻与懦弱。
陈霸先矗立在人群中,双拳在袖中紧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失望和愤懑。他之前听从了王茂的建议,认了这位素有“贤名”的湘东王为主,本以为可依附明主,匡扶社稷。
没想到,此人竟是如此不堪!国家将亡,君父蒙难,他却在此耍弄权谋,计较个人得失,其行径,连当年好谋无断的袁绍都不如!袁绍好歹还在讨董时与董卓真刀真枪地打了几场仗!
而那位有“卧龙”之才的王茂本人,在陈霸先心中也已然形象崩塌,成了识人不明的庸才。
害得他明珠暗投,所托非人!
一股强烈的无力感和危机感攫住了陈霸先。他清晰地感觉到,南梁这座大厦的根基正在剧烈摇晃,即将倾覆。依靠这些自私自利的皇族宗室,根本无力回天!
一种前所未有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滋生的藤蔓,开始缠绕上他的心头——他不能将身家性命和抱负,寄托在这些废物身上!他必须为自己,也为这乱世,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这一刻,陈霸先的心态,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个一心想着忠君报国、匡扶社稷的“英雄”,开始向着审时度势、掌控自身命运的“枭雄”蜕变。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猛地向前踏出一步。他身材不算特别高大,但这一步踏出,一股沉稳如山、不容置疑的气势骤然散发开来,竟让喧闹的帐内为之一静。
“诸位将军!”陈霸先的声音洪亮,压过了所有的嘈杂,他目光如电,扫过每一张或愤怒或焦虑的面孔,“如今社稷蒙尘,逆贼猖獗,建康台城危在旦夕!陛下与太子身处险境,朝夕不保!此刻,岂是吾等在此争吵、指责湘东王之时?!”
他顿了一顿,语气更加沉痛而急迫:“当务之急,是立刻整军,驰援建康!若因我等在此延误,致使台城陷落,君父受辱,届时,你我便不再是勤王之臣,而是千古罪人!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尤其是“千古罪人”四个字,如同重锤般敲在众人心上。
刚才骂得最凶的柳仲礼,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父亲柳津正在台城协助防守,弟弟柳敬礼更是不幸被侯景俘虏,他比任何人都更焦急。
此刻听到陈霸先呼吁进军,立刻大声支持:“陈将军所言极是!眼下救人要紧!私人恩怨,暂且搁置!我柳仲礼愿为前锋,即刻进军!”
有人带头,其他将领也纷纷醒悟过来。是啊,骂萧绎解决不了问题,救出台城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