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 第1章 国策:开海拓殖

第1章 国策:开海拓殖(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京师,神武八年(崇祯二十三年),冬。

紫禁城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细碎的雪花,无声地覆盖着金色的琉璃瓦,为这座帝国的权力中心,披上了一层肃穆的银装。

但这份宁静,仅仅停留在皇城的红墙之外。红墙之内,尤其是朝堂之上,一股冰冷而又炽热的暗流,早已汹涌了整整三个月。

太子朱慈烺凯旋已有三月。

那场在午门举行的、史无前例的盛大献俘仪式,仿佛还在昨日。倭国伪将军德川家光及其一众首逆的头颅,被一一陈列,告慰太庙。

数十万京师军民的山呼万岁之声,几乎要将天空的云层都震散。

太子殿下的威望,在那一天,达到了自太祖、成祖以来,从未有过的顶峰。

然而,极致的辉煌,带来的并非是安宁,而是更为激烈的对撞。

东宫,成为了京师勋贵武将们唯一的朝圣地。那些在东征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如李定国、顾炎武、曹勋等人,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军功集团,紧密地团结在太子的周围。

他们渴望着新的战争,渴望着太子能带领他们,去获取更多的、足以传之子孙的封地与荣耀。

而与之相对的,是以首辅黄道周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日渐聚集在朝堂参政三年有余,勤勉仁厚的永王朱慈炤身边,形成了一股同样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

他们手握帝国的钱粮与政务,不断地在朝堂上,以“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为由,不动声色地阻挠着太子提出的所有关于扩充军备、建立新军的提议。

一个主张“开拓”,一个主张“守成”。

一个代表着新兴的、渴望扩张的军事贵族。

一个代表着传统的、希望稳定的士绅阶层。

两股力量的对峙,让整个京师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

乾清宫,西暖阁。

壁炉里的银骨炭烧得正旺,将整个房间烘烤得温暖如春。

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纹常服,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身前棋盘上的残局。在他的对面,是帝国最锋利的两柄剑——太子朱慈琅和永王朱慈炤。

如今的崇祯皇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朝局折磨得焦头烂额、须发早白的君王。

平定内乱、革新吏治、东征大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胜利,为他注入了强大的自信。

他身体依旧强健,目光锐利,精神矍铄。对于儿子们在朝堂上的争斗,他非但不忧虑,反而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乐于见到棋盘上的活跃与变化。

他知道,大明这头沉睡的巨龙,已经被他的长子彻底唤醒。它拥有了锋利的爪牙(新式军队),强健的筋骨(革新后的财政),以及前所未有的、向外扩张的强烈欲望。

他不能,也绝不会,再让这头巨龙重新睡去。

但他同样知道,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把剑。太子和他背后的军功集团,太过锋利,太过刚猛。若无制衡,长此以往,必成祸患。

而永王和他身后的文官集团,便是他精心培养的另一块“压舱石”。

他需要的,不是在两个儿子中选一个。

他需要的,是为这两股已经成型的、强大的力量,寻找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宣泄口。

“慈烺,”崇祯皇帝落下一子,打破了沉默,“你那支‘南洋开拓舰队’,朕听说,已经重组完毕了?”

太子朱慈烺微微躬身,答道:“回父皇,已然就绪。郑成功统领海军主力,东征军各部将领也已招募好各自的开拓私兵,只待父皇一声令下,便可扬帆南下。”

“南下?又是南下?”一旁的永王朱慈炤放下手中的棋子,眉头微蹙,用一种温和却带着质疑的语气说道,“皇兄,倭国之战,我大明虽胜,却也耗费钱粮无数。如今国库尚未充盈,将士亟待休养,何必如此急于再兴刀兵?南洋之地,多是瘴疠蛮荒之所,红毛夷盘踞已久,船坚炮利,恐非善地。”

这番话,几乎是朝堂上文官集团论调的翻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