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集:三代人的镖旗(2 / 2)
“靠的是‘信’。”陈承业指着院中的大镖旗,月光洒在靛蓝的旗面上,“他答应了朝廷要按时送到,就算拼了命也得做到。后来守军见了‘陈记’的镖旗,就知道货物肯定能到。”
念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摸了摸身边的小镖旗,心里悄悄把“信”字记了下来。
接下来的路程还算顺利,只是第七日遇上了暴雨。雨水打在油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山路变得泥泞不堪,镖车陷在泥里,寸步难行。陈承业二话不说,跳下车推车轮,镖师们也纷纷效仿,连念雪都想上前帮忙,被李二郎拦住:“小姐,你帮我们看着镖旗,别让雨水把字打花了。”
念雪立刻跑到队伍最前面,小心翼翼地护着那杆大镖旗。雨水打湿了她的衣服,她却不管不顾,时不时用袖子擦一擦旗面上的“信”字。陈承业回头看到这一幕,心里一暖,脚下的力气也更足了。
终于,在第九日傍晚,队伍远远望见了边关的城楼。灰褐色的城墙巍峨耸立,城楼上的“镇北关”三个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守关的士兵看到镖车队伍,立刻举起了长枪:“来者何人?”
陈承业勒住马,高声道:“冀南‘陈记’镖局,押送朝廷军需绸缎,前来交割!”说着,示意王福拿出朝廷签发的文书。
士兵验过文书,立刻派人去通报。不一会儿,城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铠甲的将领走了出来。他约莫五十岁年纪,脸上带着风霜,目光扫过镖队,当看到最前面那杆靛蓝镖旗时,眼睛突然亮了。
“这不是‘陈记’的镖旗吗?”将领快步走过来,笑着握住陈承业的手,“我是镇北关守将赵威,三十年前,你父亲陈远先生押送军粮到这儿,还是我去接的货。”
陈承业连忙拱手:“原来是赵将军,家父常提起您。”
赵威拍了拍镖旗的旗杆,感慨道:“当年陈先生顶着暴雪赶路,军粮一点没少,还帮我们救治了冻伤的士兵。如今看到这面镖旗,就跟看到老朋友一样。”他看向陈承业,语气郑重,“当年你父亲送军粮,如今你送绸缎,你们陈家的镖旗,就是‘放心’的代名词。”
陈念雪从李二郎的马上跳下来,跑到镖旗旁,伸出小手轻轻摸着旗面上的“信”字。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也洒在镖旗上,金线绣的“信”字仿佛活了过来。她抬起头,看着身边的陈承业,眼神无比认真:“爹,以后我也要扛着这面镖旗,守好咱们家的‘信’。”
陈承业一怔,随即笑了。他蹲下身,与女儿平视,伸手拂去她脸上的灰尘:“好,爹等着那一天。”
赵威看着父女俩,又看了看那杆迎风招展的镖旗,朗声大笑:“好啊!陈家的诚信后继有人,真是好事!快,进城歇息,我已备好酒菜,为你们接风洗尘!”
镖车缓缓驶入城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的声响与三十年前陈远押送军粮时的声音,在边关的暮色里渐渐重合。陈念雪牵着父亲的衣角,怀里抱着小镖旗,走在队伍中间。她抬头望着那杆高高的大镖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管走多远的路,都要像爷爷和爹爹一样,让这面镖旗永远代表着“放心”,代表着陈家的“信”。
夕阳将镖旗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远方的烽火台,与天边的晚霞连成一片,红得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