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官场:白球掉袋,告别编外! > 第358章 欢迎来到临海,有人摸鱼,有人摸底!

第358章 欢迎来到临海,有人摸鱼,有人摸底!(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周一的清晨,阳光正好。

一辆从省会昭明始发的高速列车,平稳地滑入了临海市高铁站的站台。

车门打开,一群气质各异的年轻干部,提着行李箱,鱼贯而出。

他们就是江岚省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

刚走出出站口,一股带着咸湿味道的海风便扑面而来,裹挟着独属于港口城市的蓬勃朝气。

“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同学莅临临海!”

一道洪亮而热情的欢迎声响起。

学员们抬头望去,只见周阳正满面春风地站在出站口,他的身后,是临海市委市政府一众前来迎接的干部。

排场不大,但诚意十足。

尤其是周阳,他今天穿了一身简单的休闲装,少了几分副市长的威严,多了几分学长的亲切,让所有学员都感到如沐春风。

“周市长亲自来接我们,这面子也太大了!”

“是啊,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趟没白来!”

人群中响起了小声的议论,许多学员脸上都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

临海市的干部们也好奇地打量着这群来自全省各地的“天之骄子”。

他们就是周市长请来的“外脑”?

看起来确实个个精神抖擞,人中龙凤。

希望他们真能给临海的改革,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简单的寒暄过后,学员们被大巴车接到了临海市委招待所。

没有冗长的欢迎仪式,没有客套的领导讲话。

放下行李,周阳便直接带着所有人,登上了另一辆大巴。

“各位同学,我知道大家在来之前,都做了不少功课。”

周阳拿着车载话筒,笑着说道:“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今天下午,我这个‘地主’,就先带大家走马观花,看一看真实的临海。”

“我们不去风景区,不去名胜古迹。”

“我带大家看的,是临海的心脏,是临海的发动机,也是我们所有课题的源头。”

大巴车一路向东,窗外的景象从繁华的市区,逐渐变为塔吊林立、集卡穿梭的港区。

最终,车停在了一处可以俯瞰整个深水港区的观景平台上。

学员们走下车,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只见蔚蓝色的海面上,万吨巨轮如山峦般静静停泊。

岸边,一眼望不到头的集装箱堆积如五颜六色的积木。

巨大的桥吊如钢铁巨人,精准而高效地抓起、放下集装箱,整个港区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精密机械,充满了力量与节奏感。

周阳指着山下繁忙的港口,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周阳朗声地介绍道:“这里,就是临海深水港。”

“去年,我们的港口吞吐量突破了五亿吨,是整个东部沿海最重要的枢纽港之一。”

“大家看到每一艘进出的货轮,每一个被吊起的集装箱,背后都连接着成千上万家企业,关系着几十上百万人的饭碗。”

“它很强大,也很脆弱。”

周阳话锋一转。

周阳平静地说道:“一个通关流程的堵点,一次查验标准的变更,甚至是一次信息系统的故障,都可能让成千上万的货物积压在港口,让无数企业面临违约的风险。”

“所以,高启班长,你们小组的‘放管服改革’,战场就在这里。”

高启站在人群中,目光灼灼地望着山下的港口,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在报关大厅里焦急等待的企业主,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压力。

随后,大巴车又载着众人,来到了位于城市另一端的高新产业园区。

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一栋栋充满现代感的玻璃幕墙大楼拔地而起,道路宽阔整洁,绿树成荫。

园区内的广告牌上,全是各种高科技企业的LOGO。

周阳带着他们走进了一家无人机制造企业的展厅。

看着那些造型科幻、功能各异的无人机,听着企业负责人介绍着最新的技术突破,学员们再次被临海的创新活力所折服。

“临海的发展速度,真是超乎想象!”

“是啊,昭明作为省会,在高新产业这块,感觉都要被临海比下去了。”

然而,周阳再次泼了一盆“冷水”。

他指着窗外不远处,一片冒着白烟的低矮厂房。

周阳沉声地说道:“大家看那边。”

“那里,就是我们课题清单里提到的,等待‘腾笼换鸟’的东部化工园区。”

“一边是代表未来的高新产业,急需土地和空间。”

“另一边是代表过去的老旧产能,背负着污染和就业的沉重包袱。”

“新与旧,发展与环保,利益与责任,在这里激烈地碰撞。”

“这就是我们第三小组,需要面对的‘天人之争’。”

周阳既展示了临海光鲜亮丽的A面,也毫不避讳地揭开了它充满阵痛与矛盾的B面。

这一场特殊的“城市导览”,让所有学员都对临海,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心中的那份轻视和懈怠,早已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所取代。

周阳市长,是来真的。

他不是在组织一场“培训秀”,而是真的想让他们这群人,为临海啃下几块硬骨头。

……

实地考察的第一天,各个小组的画风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高启的第一小组,几乎是解散后第一时间,就一头扎进了基层。

他们没有去市里对口的局委办听汇报,而是直接租了两辆面包车,直奔港区的海关报关大厅。

王处长这些过去习惯了坐办公室的“理论派”,在小组里完全没了往日的派头。

他们和高启一样,找了个角落,像普通办事员一样,默默地观察着窗口的每一个流程。

看着企业报关员抱着厚厚一沓材料,在海关、商检、税务几个不同的窗口之间来回奔波。

听着他们因为一个数据口径不一致,被窗口人员冷冰冰地拒绝,脸上露出那种焦急又无奈的表情。

王处长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凝重。

他终于明白高启之前在会上说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了。

这些问题,坐在省城的办公室里,看再多报告也感受不到。

高启则直接拉住一个刚被退回材料,正准备发火的企业老板。

高启憨厚地笑着说道:“老板,别急,抽根烟。”

“我们是省里来调研的,想了解一下你们办手续,到底都卡在哪些地方了?”

那老板一看高启这接地气的样子,满肚子的火气顿时找到了宣泄口,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遭遇全都骂了出来。

高启也不生气,就拿着个小本本,认真地听,认真地记。

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也有样学样,分散到大厅的各个角落,和企业、和中介、甚至和窗口的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他们就像一块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来自一线的,最真实的信息。

……

而与此同时,第五小组的画风,则完全是另一个次元。

临海市最著名的一家海鲜酒楼的豪华包厢里,此刻正是一片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