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只想安静地当具尸体 > 第291章 论“普通一天”的稀缺性

第291章 论“普通一天”的稀缺性(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音乐学院的老教授和学生心满意足地带着曲谱资料离开后,陆子昂的生活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没有任何“意外关注”的真空期。

没有商业合作,没有学术访谈,没有纪录片团队,甚至连王导都在为他的“外星人广场舞”后期特效烧钱问题焦头烂额,没空来骚扰他。

这种纯粹的、无人问津的平淡,让陆子昂几乎有些受宠若惊。

他像一只终于确认危险解除的土拨鼠,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开始重新规划他的“低能耗”退休生活。

首要任务,是修复那台饱经风霜的破收音机。

在赵大爷的技术指导(主要是骂他手笨)和“总裁”的冷漠监督下,他成功更换了几个明显鼓包的电容器,清理了积灰的电位器,甚至还给调频旋钮上了点油。

虽然外观依旧破旧,但杂音少了,串台频率显着下降,能稳定收听的台多了两个——一个专门放老相声,一个全天候播放各种交通路况(虽然他用不上,但听着有种莫名的烟火气)。

其次,是继续攻克那件抽象派毛衣。

在经历了无数次拆了织、织了拆的循环后,他终于完成了第一条袖子(虽然比另一只长了大概十厘米),并成功将两只袖子连接到了身体部分(连接处像个被胡乱打了好几个结的麻袋口)。

“总裁”对这件半成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经常试图把它拖进自己的猫窝,似乎认为这是某种新型的、巨大的、温暖的猫玩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恢复他对食堂菜谱的精准预测能力。

经过连续三天的暗中观察和数据记录(主要靠闻和看排队人数),他基本摸清了王婶的做饭规律:

周一清淡,周二三荤素搭配,周四必有鱼,周五……看心情。

这让他能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并在周四果断放弃钓鱼(反正也钓不到),专心排队等鱼吃。

日子仿佛被调回了最初始的模式:起床,溜达,看葱,修东西,织毛衣,吃饭,午睡,溜达,听收音机,吃饭,发呆,睡觉。

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但陆子昂喝得津津有味。

他甚至开始享受这种“被遗忘”的状态。

走在院子里,老人们和他打招呼的内容也回归了正常:

“院长,吃了吗?”

“小陆,今儿天气不错。”

“老陆,来杀一盘?(通常以陆子昂惨败告终)”

再也没有人问他艺术理念、创作灵感或者商业计划。

大家似乎终于接受了他就是一个普通退休老头(虽然年轻了点)的事实。

这种普通,持续了将近半个月。

直到某天下午,他正坐在老槐树下,一边听收音机里放的单口相声《逗你玩》,一边试图把那条过长的袖子拆掉一截时,豆豆举着一个花花绿绿的信封跑了过来。

“陆叔叔!你的信!从外国来的!”

豆豆的小脸上满是惊奇,仿佛收到了外星来函。

陆子昂一愣,外国?他认识的外国人屈指可数,而且基本都在娱乐圈,系统解绑后早没联系了。

他接过信封,入手还挺厚。寄件人地址是一长串英文,他眯着眼看了半天,只勉强认出个“USA”。

拆开信封,里面掉出来好几页纸和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笑容灿烂的金发女人,背景像是某个大学的实验室。

信纸上是打印的中文,措辞礼貌又带着点兴奋:

“尊敬的陆子昂先生:冒昧打扰。我是XX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艾米丽·陈。

我们正在进行的关于‘长期压力缓解与创造性思维关联性’的课题研究,近期注意到您在退出高强度演艺事业后,进入一种…呃,一种极度松弛的生活状态,并在此状态下依旧产生了若干引人瞩目的、跨领域的创造性输出(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文学剧本、社区文化实践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