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349章

第349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骆越说‘浸在水里三年不烂’,上回泡在染坊废水里,果然没发潮,”他摸着木样,“寄叔说配红锦,能多卖钱。”

秀儿拿起块锦缎往木盒上一搭,缎子的纹路和木盒的漆光缠在一起。

“好看!这单肯定多,”她推着订单往刘迁面前送,“寄叔说‘你早来学,上个月就能多赚十贯’——郡府的军帐盒,正缺这漆盒配呢。”

藩王专利处的烛火摇摇晃晃,把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

老廷尉正翻刘康递来的“锦线染法”图纸,纸上的纹路像蜘蛛网,缠得密。

“当年藩王争地,头破血流,”他指着图纸上的“专利”二字,笔尖点得纸发颤,“今日争这铁疙瘩专利,凭的是真本事。”

“这染法比旧法省三成料,染出的锦还牢,”他抬头看向刘康,“该保!”

刘康捏着衣角,手指把布都攥皱了,声音有点抖。

“俺就是……就是想着染坊的废水能再利用,”他低头看着脚尖,“没想到……还能得专利。”

老廷尉把专利证书往他手里一塞,封皮的锦线闪着光,像条小蛇。

“这证比地契金贵!”他敲了敲证书,“地会荒,这法子能让染坊一直赚,农户一直有活干。”

“上回李大人来,还说要在京兆尹推广,”他补充道,“让农户也能学,多份营生。”

旁边的小吏捧着“锦纸专利册”,正往上面盖印,印泥“啪”地落下,红得鲜亮。

“大人,这是今年第十项专利了,比去年多了七成,”他翻着册页,“以前藩王的匠人,手艺都藏着掖着,生怕被学去。”

“现在有这册,谁发明了啥,明明白白,”他笑着说,“连王伯都知道‘刘康的染法,能让锦更耐穿’。”

暮色漫过工坊区时,染坊的锦线焰火“嗖”地窜上天。

在夜空里炸开“推恩兴业”四个红字,火星落下来,像撒了把碎金。

刘康的木坊同时点亮锦纸灯笼,灯笼上画着速生木和锦钢犁。

风一吹,灯笼转起来,木与钢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活画。

王翁带着染匠们坐在坊外的石凳上,哼着新编的“推恩调”,调子跟着织机的“咔嗒”声晃。

“红锦出胶东,钢犁走西东,”他拍着腿唱,“藩王改旧业,百工乐融融……”

刘寄站在染坊门口,望着对面木坊的灯笼,忽然笑了,眼角的纹都挤在一起。

“上回淮南王还说‘染坊娘们做的事’,”他往木坊那边摆手,“今儿他庶子派人来说,想学制‘胶东红’配木盒,说‘能多卖钱’。”

“这竞业,”他摸着刚收的锦缎,“竟比争地有意思多了。”

掌灯后的建章宫,灯影在地上铺了层金。

卫子夫捧着《藩王兴业册》进来,册页上沾着点染坊的红浆和木坊的木屑,还夹着片锦钢犁的钢屑。

“今日竞业会,产出专利十项,”她翻着页,纸页沙沙响,“胶东红锦的订单,比上月多了八成。”

“农户王伯的闺女,用染锦的工钱,”她指着册上的小字,“给家里换了架新犁,王伯说‘比种三年地还值’。”

刘妧把册子往陈阿娇面前推了推,册上“刘康”“刘迁”的名字并排写着,墨迹新鲜得像刚落的雨。

“你看,上回考成,考的是官员能不能办实事,”她指着名字,“今儿这藩王竞业,考的是他们能不能用工坊带活一方。”

“刘康的犁,王伯的谷,”她笑了,“都是实在的好处。”

陈阿娇展开“竞业锦图”,图上的染坊、木坊、犁坊用金线连在一起,像串没断的珠链。

“明儿让宗正寺把这图抄百张,给诸王送去,”她指尖划过金线,“让他们瞧瞧,铁疙瘩、彩丝线,比良田更能传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