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乘坐观星舟(2 / 2)
阿砚忽然从行囊里掏出个木牌,上面刻着“第三年之约”,比去年的“元年”牌多了两道刻痕。“每年刻一道,”他把木牌挂在舱壁上,与去年的牌子并排,“等咱们老得走不动了,就让这些牌子替咱们守着灵植圃,告诉后来人,这儿曾有群人,把岁月酿成了花。”
林娟取出纸笔,在屏风的空白处添画:竹架下多了圈紫菀花墙,花墙上停着只萤火虫,陶埙的影子落在花影里,四个小人影举着酒碗,碗里的星光漫出来,淌向“记年”草的根须。“这样就算忘了细节,看着画也能想起今日的暖。”她笔尖一顿,又添了行小字,“愿岁岁有今朝,年年不相负。”
林欢将那片夹在木匣里的桃花瓣取出来,用灵泉水浸了浸,贴在忆水玉上。玉片立刻映出灵植圃的新景:紫菀花籽在土里翻了个身,忆星草的种子胀出了小小的芽,竹架下的新酒坛旁,去年的空坛底长出了层薄薄的青苔,像给旧约定盖了层绿绒被。
“你看,”她把玉片递给我们,“它们都在等明年呢。”
夜深时,观星舟驶入云层,舱内的烛火昏昏欲睡。小翠蜷在竹楼模型旁,梦里还在给泥人搭花墙;阿砚的陶埙滚落在脚边,调子仿佛还在舱梁上绕;林娟的屏风被月光镀了层银,花影里的人影像是活了过来;林欢的玉佩压在枕下,与我的雷劫石隔着层布,却像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我望着舱壁上并排的木牌,忽然觉得,所谓岁月,不过是把“明年见”这三个字,酿成越来越浓的酒,埋在灵植圃的土里,等来年开封时,酒香里不仅有星砂的清,桃花的甜,更有我们五个,在时光里慢慢沉淀的、叫做“相守”的暖。
而灵植圃的“记年”草,此刻定在月光里悄悄拔节,数着下一个春天的脚步——那里有紫菀花墙的约定,有忆星草的星光,有我们攒了满肚子的新故事,还有个永远说不腻的词:
明年见。
观星舟在云层里穿行,舱外的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一片片贴在舷窗上。我摸出枕下的雷劫石,石头的温度正好,表面的星土痕迹在月光下泛出淡金,像谁在石上描了层细沙。忽然想起灵植圃的泥土——此刻,忆星草的嫩芽该正顶着星土往上钻吧?紫菀花籽在土里翻了个身,是不是也在盼着春天的雨?
小翠的梦话混着陶埙的余韵飘过来:“……花墙要紫的……泥人要站在最高处……”她怀里的竹楼模型歪在一边,顶楼的“报春使”泥人掉在了舱板上,被阿砚翻身时用手按住,倒像是在护着它不被夜风吹走。
阿砚的呼吸渐渐沉了,陶埙从指间滑落,滚到屏风边。屏风上的萤火虫翅膀还沾着星光,与舱外的月光呼应着,把花墙的影子投在舱顶,像真的有片紫菀花在缓缓绽放。林娟绣的小人影举着酒碗,碗沿的光漫出来,在舱顶拼出个模糊的圈,正好把我们四个的睡影都圈在里面。
林欢的玉佩从枕下露出来半角,同心草的雕纹在月光下流转,添了星砂的缺角处亮得格外温柔。她忽然翻了个身,玉坠轻轻撞在我的雷劫石上,发出“叮”的轻响,像在给小翠的梦话搭腔。
我把雷劫石放回枕下,指尖触到片柔软的东西——是林娟绣的绢帕,不知何时落在了我枕旁。帕子上的同心草沾着点星土,草叶间绣着行极小的字:“时光酿酒,岁月成诗”。
窗外的云渐渐散了,露出整片星河。流沙星海的方向亮着颗极亮的星,像观星舟船头的忆水玉,又像灵植圃“记年”草叶尖的星砂。我忽然明白,有些约定从不需要刻意记挂,就像星会落在海里,草会顺着沟长,我们会踩着时光的脚印,一年年回到灵植圃。
阿砚的陶埙在屏风边轻轻颤动,像是在应和星河的流转。小翠的竹楼模型被月光镀了层银,顶楼的“报春使”泥人正对着星河,仿佛在数着还有多少个月圆,能盼来花墙爬满竹架的那天。
林娟的屏风上,新添的小字被月光照得愈发清晰:“愿岁岁有今朝,年年不相负。”这字里藏着的,哪里是约定,分明是把日子过成诗的热望。
林欢的玉佩又亮了亮,缺角的星砂映着星河,像把碎星嵌在了玉里。我望着舱顶那圈由月光和花影拼出的圈,忽然觉得,我们五个就像这圈里的星子,彼此牵绊,相互照亮,就算隔着岁月的云,也总能找到相聚的轨迹。
夜渐深,舱内的呼吸声渐渐融在一起,像支温柔的曲子。雷劫石在枕下微微发烫,想来是在记取这夜的月光;玉佩的同心草纹里凝着星光,该是在收藏这刻的安宁。
等明年春天,我们带着新酿的酒、新捏的泥人、新绣的屏风回到灵植圃时,忆星草该长得齐腰高了吧?紫菀花墙会绕着竹架开成瀑布,“记年”草的叶尖会顶着更亮的星砂,而竹架上的“唤友铃”,定会比今年笑得更欢。
毕竟,藏着牵挂的岁月,从来不会辜负等待。
我往枕里缩了缩,闻见绢帕上的星土香混着林娟的墨香,像灵植圃的风正悄悄钻进来。恍惚间,仿佛又听见“唤友铃”在响,叮铃铃,叮铃铃,像在说:
别急,我等你。
是啊,等你。等明年的桃花,等新开的紫菀,等越长越旺的“记年”草,等我们五个,再把这岁月,酿成更醇厚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