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雨气(2 / 2)
阿砚正用星砂绳捆酒坛,闻言笑道:“肯定想,说不定早让暖棚的纱网长了眼睛,天天往小院的方向望呢。”他忽然从坛口抓出把混着星砂的土,撒在幼苗的花盆里,“让两处的土先混个脸熟。”
林娟的凝忆玉在阳光下泛着光,新拓的小院影与旧拓的灵植圃影渐渐重叠,星珠里的我们在两个场景间穿梭,像踩着时光的桥。“清妙道长说,这玉能通灵性,”她指尖拂过玉面,“等见到花,两处的影子定会抱在一起。”
林欢的剑穗草籽忽然裂开道缝,冒出点嫩白的芽。她把剑横在膝头,剑尖的光映着芽尖,像给新生命镀了层铠甲:“草籽要在灵植圃发芽才好,让它的根缠着‘记年’花的根,从此不分你我。”
我往雷劫石的青苔里埋了粒小院的“记年”草籽,石头的光带纹路立刻泛起涟漪,在石上拼出幅新景——灵植圃的暖棚下,小院的草与灵植圃的花缠在一起,根须在土里织成张网,网眼上缀着星珠,每个珠里都有两个场景的我们在对笑。
观星舟驶入灵植圃地界时,紫燕群忽然加速俯冲,翅尖扫过暖棚的纱网,惊得网眼里的星珠簌簌落,像撒了把会亮的糖。我们跳上岸,脚刚沾土就发现,暖棚的竹篾上爬满了同心草,草叶间缠着无数细小的玉屑——是小翠那株草的玉版碎片,竟顺着藤蔓散成了星,把暖棚变成了间水晶宫。
“记年”花的花瓣比去年更透,里面的星珠层层叠叠,像装着无数个我们。阿砚的“同源酒”刚埋进花根,坛身的小院影就与花影里的灵植圃影融在一起,酒香漫出来,引得花瓣轻轻晃,像在说“味道很熟”。
小翠的泥人信使刚摆在花前,花影里就走出个小小的虚影,接过泥人往花瓣里带,仿佛要给花讲小院的趣事。她赶紧把新捏的“小院五人”泥人摆成圈,与花影里的虚影对坐,像开了场跨时空的茶会。
林娟的凝忆玉拼在旧玉上时,两处的影子终于相拥——小院的我们牵着灵植圃的我们,在花影里转圈,银线绣的金边在光影里流转,把四年的等待缝成了个圆满的结。
林欢的剑穗草籽刚撒在花根,就有嫩芽破土而出,顺着花茎往上爬,与暖棚的同心草缠在一起,草叶上的星斑与花瓣的星砂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草,哪是花。
我把雷劫石放在两株“记年”草中间,石头里的草籽立刻发芽,根须往两头钻,一头连着灵植圃的花,一头缠着小院带来的苗,青苔上的光带网眼忽然亮起,每个珠里的我们都在举杯,像在庆祝这场根与根的相会。
清妙道长站在花墙下笑,手里捧着个新的锦囊,里面是从两处“记年”草上采的星珠:“把这些珠串成链,戴在身上,无论在哪,都像守着整座灵植圃,整座小院。”
山长新题的“同源”木牌挂在“同春”“永忆”旁,三字在阳光下泛着暖,像在说:牵挂若同源,山海皆可平。
离开时,我们在暖棚的竹篾上刻了行新字:“第四年春,两园草花相融,五人念根同源。”刻刀落处,有片花瓣飘下来,落在字上,把“同源”二字染成了透明的光。
观星舟返航时,我回头望,见暖棚的水晶宫里,两株“记年”草的根在土里越缠越紧,星珠在网眼上晃啊晃,像无数个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同时说着“明年见”。
舱内,阿砚的陶埙上多了个小院的竹篱刻痕,林娟的凝忆玉里两处影子已难分彼此,小翠的泥人多了个捧着星珠的小像,林欢的剑穗草叶上结了新的籽,我的雷劫石上,光带网眼里的我们还在举杯,笑意从珠里漫出来,沾了满舱的甜。
“明年……”这次没人打断,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说不说,约定都在那里——像草的根,花的魂,石的纹,在岁月里悄悄生长,把每个“明年”都酿成更浓的缘。
而灵植圃的花与小院的草,此刻定在土里相视而笑,等着明年春风再临,看我们把这同源的牵挂,种成漫山遍野的“记年”与“同春”。
观星舟的星纹裹着两园的泥土气,在归途的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舱内,林娟将那块拼完整的凝忆玉摆在案头,玉面的花影与草影已彻底相融,我们五个的身影在光影里穿梭,时而在灵植圃的暖棚下举杯,时而在分部的小院里围坐,像把两处时光织成了块双面绣的锦。
“你看这处褶皱,”她指尖抚过玉面边缘,那里留着道浅浅的痕,是玉版重圆时自然形成的,“倒像同心草的藤蔓,把缺口缠成了风景。”
阿砚正用星砂给“同源酒”的空坛描花,坛身的小院竹篱与灵植圃暖棚交缠,他忽然停手,从行囊里掏出片花瓣——是落在“同源”木牌上的那片,被星砂封得透亮。“要把它嵌在坛底,”他举着花瓣笑,“让酒香永远带着重逢的甜。”
小翠趴在花盆边,看小院的“记年”草幼苗在舟内舒展。叶片上的星珠里,灵植圃的暖棚与小院的竹篱正慢慢重叠,珠里的我们在两处场景间递着泥人、传着酒碗,像在玩场跨时空的游戏。“它在学花的样子呢,”她数着新抽的叶芽,“等明年回去,定能结出带双影的星珠。”
林欢的剑穗草籽已长成细茎,缠着“记年”花瓣在烛光里轻轻晃。她拔出剑,剑尖的光在舱内划出道弧线,与玉版花影里的剑影、小院草影里的剑影同时重合,在舱板上拼出个三重叠的剑花。“最后一式想好了,”她收剑时带起的风拂过玉版,“就叫‘同源’,舞起来能让两处的影子同进退。”
我把雷劫石摆在凝忆玉旁,石头的青苔与玉面的光带相缠,石上的光网里,灵植圃的花与小院的草正顺着根须交换星砂,每颗星砂里都藏着句悄悄话——是花在说“小院的土很软”,是草在说“灵植圃的风很香”。
船过黑石崖时,崖顶的雷劫云忽然散了,露出片从未见过的星丛,像流沙星海的碎片落在了崖上。林娟的凝忆玉忽然发烫,玉面的星珠里映出崖顶的星丛,与灵植圃的花、小院的草连成条光带,像天地在给我们的牵挂搭座新的桥。
“是新的约定吗?”小翠的眼睛亮得像星丛,“等明年,要去黑石崖看看!”
阿砚赶紧掏出星砂册,把星丛的模样拓下来,册页上的墨迹刚干,就与灵植圃的花影、小院的草影融在一起,像本永远写不完的游记。“要酿坛‘探路酒’,”他翻着页笑,“等登上黑石崖,就着星丛喝。”
林娟的银线在玉版边缘绣起星丛的轮廓,针脚与光带的纹路重合,把三处的风景缝成个圆。“这样无论走到哪,”她咬断丝线,“玉里的我们都像围着团火。”
林欢的剑再次轻鸣,剑尖的光与崖顶的星丛相撞,在舱内织成个更大的光茧,把玉版、雷劫石、花盆都裹在里面。茧壁上流转着三重影:灵植圃的花开,小院的草长,黑石崖的星闪,像把所有牵挂都收进了时光的囊。
我摸着雷劫石上与星丛相连的光带,忽然觉得这石头成了座小小的界碑,一面刻着灵植圃的花,一面刻着小院的草,顶面刻着黑石崖的星,而我们五个的脚印,正顺着光带往界碑上爬,要把名字刻在岁月的脊上。
观星舟抵岸时,分部的小院已飘起槐花香。清玄长老站在阶上,手里捧着串星珠链——是用她采的星珠串的,每颗珠里都有两园的影子。“这叫‘同源链’,”她笑着给我们戴上,“戴着它走夜路,星珠会亮,像花和草在给你们照路。”
往后的日子,“同源链”成了我们随身的念想。阿砚酿酒时会对着星珠里的花影酌量星砂,小翠捏泥人时会照着珠里的草叶添星斑,林娟绣屏风时会循着珠里的光带描星丛,林欢练剑时会跟着珠里的三重影调整招式,我则把雷劫石摆在链旁,让石上的光带与链上的星珠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