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烛龙记(1 / 2)
黔西有座险山,山腹藏着个无底洞,当地人唤作“打鸡洞”。说是早年间有个猎户追野鸡,一箭射进洞深处,循着血迹摸进去,却再也没出来——只留那支箭杆,三日后从百里外的乌江里漂了上来。打那以后,再没人敢靠近洞口半步,只在逢年过节时,往洞口摆些米糕酒肉,怕洞里的“东西”出来作祟。
康熙年间,织金县来了个姓陈的秀才,名唤陈景初。这人不贪功名,倒爱寻些山精水怪的趣闻,听说了打鸡洞的怪事,反倒来了兴致。一日清晨,他揣着个火折子,背了袋干粮,竟独自往山里去了。
走到洞口时,日头刚过晌午,可洞里却黑得像泼了墨,风从洞里灌出来,带着股子千年不散的寒气,吹得人骨头缝都发疼。陈景初摸出火折子吹亮,火光却只照得见身前三尺地,再往里看,全是浓得化不开的黑。他咬咬牙,把火折子往腰间一别,借着这点微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洞里挪。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脚下的路渐渐平坦,耳边竟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他正想歇口气,忽然瞥见前方有团微弱的红光,像远处人家的灯笼,忽明忽暗。陈景初心里一紧,又有些好奇,顺着红光往前走,越走那红光越亮,到最后竟能照得见洞顶的钟乳石,那些石头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莲花,在红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好看得紧。
等他走到近前,才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那哪是什么灯笼,竟是一条巨龙!那龙卧在地上,身子比家里的屋梁还粗,鳞片是暗红的,像烧红的铁块淬了水,泛着暗纹。最奇的是它的眼睛,不是寻常龙的圆眼,而是两盏明晃晃的灯,红光就是从眼睛里透出来的,照得整个洞厅亮如白昼。
陈景初吓得腿都软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喘。可那龙却没动,只是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像山洞里的回声,闷闷的:“你是谁?为何闯进我的地盘?”
陈景初颤着嗓子回话:“晚生陈景初,是织金县的秀才,听闻这打鸡洞洞中有奇,一时好奇,误闯进来,还望神龙恕罪。”
那龙沉默了片刻,又道:“这洞叫‘织金洞’,不是你们说的‘打鸡洞’。我在此守了三百年,还是头回见活人进来。”
陈景初听它语气和善,胆子大了些,抬头问道:“神龙在此守护什么?”
龙叹了口气,眼睛里的红光暗了暗:“守护这山里的水脉。三百年前,这里有个黑蛟,想把山里的水引去乌江,让织金县变成旱地。我与它斗了三天三夜,才把它打跑,可它临走时发了毒誓,说数百年后要回来毁了水脉。我便在此守着,怕它真的回来。”
陈景初这才明白,难怪织金县常年风调雨顺,原来有这条龙在守护。他又问:“神龙可有名字?”
“世人都叫我烛龙。”龙说,“我眼睛亮时,洞里便亮;我眼睛闭了,洞里才会黑。”
陈景初点点头,想起县里老人说的,打鸡洞有时会突然亮起来,想必是烛龙睁眼的缘故。他正想再问些什么,忽然听见洞外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烛龙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身子也绷紧了:“黑蛟来了!”
陈景初忙站起身,往洞口望去,只见一股黑水从洞口涌进来,水里裹着个黑影,张着血盆大口,头上还长着两只尖角——正是烛龙说的黑蛟!
黑蛟一进洞,就朝着烛龙扑过来,嘴里喊着:“老东西,三百年了,我看你还有多少力气!”
烛龙也不含糊,身子一摆,尾巴像鞭子似的抽过去,正抽在黑蛟背上。黑蛟疼得嗷嗷叫,转身又扑上来,用角去顶烛龙的肚子。两条神兽在洞里斗了起来,一时间,洞顶的钟乳石纷纷往下掉,地上的石头也滚得四处都是,陈景初躲在一块大石板后面,吓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斗了约莫半个时辰,烛龙渐渐有些体力不支,毕竟守了三百年,没怎么动过手。黑蛟看出了破绽,猛地一口咬住烛龙的脖子,烛龙疼得浑身发抖,眼睛里的红光也暗了下去。
陈景初看在眼里,急得不行。他忽然想起怀里揣着的雄黄——来之前听老人说,雄黄能驱蛇虫,说不定也能对付黑蛟。他摸出雄黄,朝着黑蛟扔过去,雄黄粉撒了黑蛟一脸,黑蛟顿时惨叫起来,松开了嘴,在地上打滚。
烛龙趁机喘了口气,尾巴一甩,把黑蛟卷了起来,往洞口扔去:“你再敢来,我定不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