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血蛙守棺(1 / 2)
话说大唐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升平。在江南水乡,有个叫“青瓦镇”的小地方,镇子不大,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镇上住着一个姓张的老木匠,大家都叫他张师傅。这张师傅手艺是祖传的,一手雕花刻凤的绝活,方圆百里无人能及。他为人也厚道,给乡里乡亲做活,从不乱要价,碰上穷苦人家,有时连工钱都不要,只求一碗热茶、一顿饱饭。
张师傅有个宝贝女儿,名叫莹儿。莹儿年方十六,长得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像含着秋水,皮肤白得像刚剥壳的鸡蛋。她不仅人长得俊,心眼儿也好,是张师傅的掌上明珠。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不富裕,却也和和美美。
天有不测风云。这年夏天,江南雨水特别多,一场接着一场,连着下了半个多月。青瓦镇外的河水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堤坝。一天夜里,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莹儿突然发起高烧,浑身滚烫,说起了胡话。张师傅急得团团转,冒雨背着她去镇上的医馆。郎中开了几副药,灌下去也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不到三天,莹儿就香消玉殒了。
张师傅感觉天都塌了。他抱着女儿冰冷的身体,老泪纵横,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他不信命,总觉得是老天爷不开眼,这么好的闺女,怎么说没就没了?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要给莹儿办个体面的后事。
他对着棺材铺的老板说:“我要用最好的楠木,给我闺女打一口最好的棺材!要能防潮、防虫,让她在里面安安稳稳地睡觉。”
棺材铺老板叹了口气,说:“老张,节哀顺变。最好的楠木我这有,就是价钱……”
张师傅把一袋沉甸甸的铜钱“哐当”一声放在柜台上,眼睛红得像兔子:“钱你不用担心,只要活儿好!”
老板见他心意已决,便点头应了。可张师傅转念一想,别人打的,总不如自己亲手做的放心。他是个木匠,一辈子跟木头打交道,最懂木头的脾气。于是,他跟老板说:“木料我买了,但棺材,我要自己带回去做。”
老板也没拦他,由着他把那块上好的金丝楠木料拖回了家。
从那天起,张师傅就把自己关在了木工房里。他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仿佛要把所有的悲伤和思念,都刻进这木头里。他刨的木板,光滑如镜;他凿的卯榫,严丝合缝。整个青瓦镇,都能听到他木工房里“吱呀”“咚咚”的声音,那声音里,满是心碎。
三天三夜后,一口精美绝伦的棺材成型了。棺身上,张师傅刻满了莹儿最喜欢的花草:有含苞待放的荷花,有随风摇曳的兰草,还有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每一刀都那么用心,仿佛莹儿只是睡着了,他正为她打造一个最美的梦。
就在他准备给棺材上最后一道漆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那天傍晚,雨过天晴,天边挂着一道彩虹。张师傅正端着一碗桐油,准备往棺材上刷,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呱呱”的叫声。那叫声很特别,不像寻常的田鸡,倒像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发出的声音嘶哑而低沉。
他放下油碗,走到院子里一看,顿时愣住了。
只见院子中央的水洼里,蹲着一只青蛙。这青蛙通体血红,像一块红玛瑙,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诡异的光。它比一般的青蛙要大上两圈,鼓着两只金色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木工房里的那口棺材。
张师傅活了大半辈子,走南闯北,见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但这么红的青蛙,还是头一回见。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有些不吉利,便抄起墙角的扫帚,想把那红蛙赶走。
“去去去!哪来的怪物,快走!”
可那红蛙纹丝不动,只是喉咙里的“呱呱”声更响了,听起来像是在警告。张师傅用扫帚轻轻碰了它一下,那红蛙猛地一跳,张开大嘴,一口就咬住了扫帚苗。张师傅只觉得一股大力传来,扫帚差点被它夺走。他定睛一看,扫帚苗上竟然留下了两个深深的牙印,还渗出了一丝黑水。
张师傅吓了一跳,这哪是青蛙,分明是个小妖怪!他不敢再惹它,退回了屋里。那红蛙见他不出来,便一蹦一跳地进了木工房,直接跳上了那口楠木棺材,趴在棺盖正中央,金色的眼睛一眨不眨,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
张师傅这下是真犯了难。他想把红蛙弄下来,可一靠近,那红蛙就龇牙咧嘴,摆出要拼命的架势。他试着用烟熏,用火烤,那红蛙却像是没感觉一样,牢牢地趴在棺材上,连位置都没挪动一下。
这事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街坊邻居们跑来看热闹,一个个啧啧称奇。
“哎哟,这可真是怪事!这红蛙怕不是成了精了?”
“我看啊,是莹儿姑娘舍不得走,派这神物来看守自己的棺材呢!”
“胡说!我看是不祥之物!张师傅,你可得小心点,别让这东西冲撞了莹儿姑娘的亡魂!”
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张师傅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但他看着那红蛙,不知怎的,心里竟生出一丝奇异的安慰。他想,也许这红蛙真是什么灵物,是来陪莹儿的,让她在那边不至于太孤单。
于是,他放弃了驱赶红蛙。他就在红蛙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给棺材刷完了漆。那红蛙自始至终都趴在棺盖上,一动不动,仿佛它也是这棺材的一部分。
出殡那天,镇上的人都来送行。当八个壮汉抬起棺材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那口棺材重得像座小山!八个平时能扛几百斤麻袋的汉子,脸都憋得通红,才勉强把棺材抬离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