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全民购物狂欢节(1 / 2)
刘强冬自信地笑了笑,语气笃定地说:“依我看,就算这个'聚划算'真是阿里推出的C2C电商平台,也不足为惧。”
陈天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刘强冬不紧不慢地分析道:“国内C2C电商领域,目前并非独有淘宝一家。”
“老牌平台如易趣主打二手商品交易,卓越网、当当网则深耕图书音像等垂直领域,但这些平台都存在一个致命问题——”
他停顿片刻,目光炯炯:“它们都在生搬硬套亚马逊模式,完全没有结合华夏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
“即便最近看到淘宝的成功后,开始跟风扩充美妆、服装等品类,但受限于平台自身流量瓶颈,始终没能对淘宝形成实质性威胁。”
说到最后,刘强冬斩钉截铁地总结道:“所以,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聚划算'哪怕完全复制淘宝模式,也动摇不了我们现在的市场地位。”
“那你认为,淘宝和这些平台相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陈天不置可否地追问。
“流量!”刘强冬毫不犹豫地回答,随即又补充道:“但不仅仅是橙天系带来的曝光流量,更重要的是像e播放器这样的独家引流产品。”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二点是支付宝,这个国内独一份的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彻底解决了网络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
说着,又竖起第三根手指:“而我们现在正在布局的京东物流,将成为第三个杀手锏。”
刘强冬眼中满是自信:“现在用户不觉得邮政慢,是因为没有对比。”
“等我们推出三日达、次日达、超时赔付的服务后,那些还在依赖邮政物流的电商平台就会知道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稍作停顿,继续分析道:“至于丰富的商品品类、优秀的客服体系、打折促销活动这些,都是可以复制的表面功夫,算不上真正的护城河。”
陈天微微颔首,暗自思忖:
“大东子刚刚听着像是有些飘了,但现在听完他对华夏电商和自家产品的了解程度来看,东子最近没少做功课。”
这样看,他看不起当下的电商平台,包括潜在对手聚划算。
并非因一时成功而得意忘形,脑袋一热随口说出的狂妄之言,而是基于事实分析对比,得出的最终结论。
这让陈天暗自松了口气,不然他真要怀疑自己让东子提前三年涉足电商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所幸的是,刘强冬目前为止表现出的能力让他还算满意。
但他在一个关键判断上出现了偏差——“聚划算”如果真是马芸的手笔,那绝不会是易趣之流能相提并论的。
作为国内最早深耕电商的先行者之一,马芸对整个行业的理解远超常人。
事实上,马芸此前专注B2B领域并非偶然。
在华夏个人电商市场尚未成熟的年代,网民基数不足、物流体系薄弱,根本无法支撑C2C模式的海量零散订单。
马芸选择先通过B2C积累资源和人脉,静待时机。
若非陈天的淘宝横空出世,按照原定轨迹,他可能要等到3年后才会出手。
那一年,非典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四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崛起,阿里B2B期间也积累了深厚的商家资源。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届时马芸携淘宝登场,以丰富的商品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击溃易趣等老牌电商,与不久后成立的京东共同主导市场。
而99年那批先行者,都被两个“后辈”拍死在了沙滩上,最终都难逃被收购或边缘化的命运。
这印证了互联网行业的另一条铁律:有时候,恰当的时机比创意和努力更为重要。
想到这里,陈天目光深邃地看向刘强冬,缓缓开口:
“假设'聚划算'投入重金砸广告引流,开发自己的支付系统,甚至也布局物流体系...”
他刻意放慢语速:“再依托其现有的商家资源,发起一场大规模补贴战。”
“到那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剩下什么?你又准备如何应对?”
“不可能!”刘强冬下意识反驳。
陈天追问:“为什么不可能?淘宝能做到的,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别人为什么不能复制?”
“别忘了,收购宅急送时就有人和我们竞争,这说明对手已经在行动了。”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下,让刘强冬瞬间清醒。
他意识到自己确实陷入了思维盲区——在商业竞争中,从来没有什么不可复制的护城河。
特别是在靠创意吃饭的互联网领域,更是没有什么不可复制的产品。
任何互联网产品只要有利润和市场,就从来不会缺少模仿者,是自己太过盲目乐观了。
短暂反思后,刘强冬没有害怕,眼中反而燃起斗志。
他挺直腰板,自信的说:“您说得对,不过...我们手中还有一大堆王牌,我有充足信心击败任何挑战者。”
“说说你的计划。”
陈天心中也有了想法,但还是想听听这位合伙人的措施,毕竟他现在才是淘宝的CEO。
不可能什么事儿都靠陈天来解决,那就失去了他招揽这些人的初衷。
刘强冬早有准备:“我计划通过自营模式切入日用品和快消品市场,目前淘宝在这块存在明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