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收购苹果。(2 / 2)
他没想到,不到半天时间,两人就谈妥了这么大个“单子”。
出于信息的不对称,陈天并未完全把握苹果股东们当前的焦虑,而苹果方面也未能洞察陈天真正的收购决心。
一方以为对方意愿不强,另一方则以为对方不肯贱卖,阴差阳错之间,却促成了一场令人惊喜的“美丽误会”。
而现在,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
苹果终于到手,而且是以低于18亿美元的“捡漏价”成交。
至于雷君在电话中请示的“是否借壳上市”,陈天几乎毫不犹豫,给出了果断的拒绝。
所谓“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或以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其控制权。
进而由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全部或核心资产。
最终实现将自身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完成间接上市的操作。
通常选择“借壳上市”的企业,往往都是些自身不满足上市条件的垃圾公司,通过这种取巧的方式完成上市。
而这么做的目的呢?
没几个是想要通过上市筹集资金,进一步发展自家公司的。
大多是为了套股民的钱,上市就是为了方便股东套现跑路。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也有少数“借壳上市”是为了快速获得融资平台,规避直接IPO的复杂程序和较长排队时间。
但对陈天而言,借壳既无必要,更非所愿。
别家公司上市困难重重,还需要四处游说承销商认购。
但他旗下的企业若传出任何上市风声,恐怕投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根本无需借助“壳资源”实现证券化。
e成立尚不足一年,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蓬勃发展,资金充沛,财务健康,完全没有急于上市的压力。
此时若借助苹果的上市地位完成借壳,e的估值势必在苹果当前不足30亿美元市值的基础上,暴涨至少十倍。
这等于是向米国股民慷慨“送钱”,陈天可没有兴趣做西方人的“财神爷”。
雷君将陈天决定不借壳、并要求苹果退市的意愿如实转达给了乔布斯。
乔布斯听罢,略显遗憾。
1985年被迫离开时,乔布斯出售了几乎所有的苹果股份,只象征性地保留了一股。
1997年回归,为了激励他并将其利益与公司深度绑定,苹果公司董事会只授予了他大量的股票期权,而不是直接股份。
如今他与苹果之间已没有太多的直接利益关联。
但在他心中,仍希望苹果市值能持续走高,这或许更像是一种“望子成龙”般的殷殷期盼。
乔布斯轻叹了口气,说道:“如果贵方不打算借壳上市,那就需要出资回购公众股东持有的股票,完成苹果的私有化退市。”
“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雷君爽快的回道:“我们会以一定溢价收购公众手中股票,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那就好,”乔布斯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贵方还有其它要求吗?”
雷君点了点头,正色道:“正式收购合同中,还需添上几项附加条款。”
乔布斯示意雷君直说。
“第一,苹果必须保证核心团队不出现大量离职,在未来至少三年为重组后的苹果继续工作,这需要贵公司在收购完成前与核心员工签订协议。”
“如果某位员工违约,要支付至少年薪两倍以上的违约金,外加签署三年的竞业协议。”
“这不可能。”乔布斯听完想都没想,就果断拒绝,神情颇为激动的喊道:
“米国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没有任何公司可以限制员工的就职自由。”
“那就颇为遗憾了。”
雷君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如果这个小条件贵方都不愿答应的话,此次收购可能要暂且搁置。”
雷君丝毫不吃乔布斯这套,竞业协议就是西方搞出来的东西,还就职‘自由’,完全就是自己骗自己的东西。
“你...”
乔布斯一时气结,第一次正眼打量起了这个未来的‘上司’,对方明显比他想象的难缠。
雷君不为所动,老神在在的盯着乔布斯。
这次谈判虽然进行不久,但雷君已经敏锐察觉到了苹果的急切,优势在我。
乔布斯在雷君坚定的眼神中败下阵来,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雷总,在苹果换了控股人的前提下,想要一个核心员工都不离职,是不现实的。”
“不需要百分之百,离职的只要签订竞业协议,保证至少90%的核心员工留岗就行。”雷君一副理解苹果难处,为对方考虑的模样。
乔布斯一时语噎,这和全部留岗有什么区别。
乔布斯觉得雷君提出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万一某位员工签订了协议,中途干的不如意,想要离职岂不是要赔付高额违约金?
对于苹果的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没见过陈天,也不知道这家华夏公司的管理方式。
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谁愿意签订这种“卖身契”?
就算乔布斯这会儿答应,他也没有把握说服90%的核心员工答应下来。
如今的苹果早已不是他刚创立时能一言九鼎的苹果。
这时候,雷君像是察觉到了乔布斯的为难,补充道:“当然,限制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只要签订协议的员工,我们会给予充分的经济补偿。”
乔布斯闻言眼前一亮。
早说给补偿嘛,在自由美利坚,没有什么是美刀搞不定的事情。
如果有,一定是给的不够。
雷君没卖关子,直接抛出了补偿方案:“所有留职员工,我们会一次性给予四个月的薪资做为奖励,同时承诺从收购完成开始,所有员工薪资在原基础上调20%。”
乔布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的话,他就有了些说服技术团队的把握。
一味的限制会给员工一种新BOSS盛气凌人的压迫感,但如果能在限制中给予补偿,一切就变了。
员工从被迫接受,变成了一种等价交换,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更加容易接受。
四个月工资的津贴,加上月薪普涨20%,这么好的条件,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没人会和绿油油的美刀过不去。
至于竞业协议更是简单,这在互联网、科技企业中都很常见,是一种防止员工跳槽和竞争对手挖人的手段。
只要e愿意支付竞业协议对应的补偿,乔布斯有把握“说服”员工签订。
“理论上没什么问题,等我返回米国做个调查才能给予最终回复,毕竟员工的想法不是我能左右的,我只能尽全力留住他们。”
雷君点了点头,没有进一步逼迫,90%只是一个提醒,肯定要根据现实情况变通。
乔布斯接着问道:“贵方还有其它条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