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郭沫若的诗会(2 / 2)
院内挤了百余人,穿长衫的教授与着军装的将领比邻而坐。舞台中央,蓄着短须的郭沫若正挥舞手臂,长衫袖口沾着墨渍。他身后挂着巨幅《屈原行吟图》,画中的三闾大夫峨冠博带,仰天长啸。
\"于将军!\"郭沫若快步迎上来握住他的手,\"当年在武汉,您派兵护送我们文化界撤退的恩情,沫若没齿难忘!\"
于学忠正要答话,忽然瞥见角落有个戴金丝眼镜的男子正往小本上记录什么。那人注意到他的目光,立即合上本子,假装欣赏墙上的木刻版画。
\"郭先生新剧排得如何?\"于学忠故意提高声音,\"听说委员长都亲自关心。\"
郭沫若会意,朗声笑道:\"承蒙各界厚爱!今日请诸位来,正是要探讨如何用楚辞精神鼓舞抗战士气。\"他压低声音,\"会后请留步,有位老朋友想见您。\"
座谈会结束后,于学忠被引入后台化妆间。油彩味混着茶叶的苦涩在狭小空间里弥漫。梳妆台前坐着个穿灰布长袍的中年人,正对着镜子粘假须。
\"肖华同志?\"于学忠瞳孔微缩。这个曾经在鲁南与他并肩作战的八路军联络官,如今眉毛染白,额间添了皱纹,唯有那双眼睛依然清亮如昔。
\"于总司令别来无恙。\"肖华示意他坐下,从戏服堆里取出个油纸包,\"这是令爱从延安托我带的家书。\"
于学忠的手指微微发抖。女儿慧兰三年前执意北上,如今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信笺上熟悉的字迹让他喉头发紧:\"父亲大人膝下:女在延河畔每日练声乐,为前线将士演唱《黄河大合唱》...\"
窗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肖华迅速将信塞回暗格,抓起眉笔继续化妆。门被推开,方才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子探头进来:\"郭先生,中宣部请您去核对明天的演出批文。\"
等脚步声远去,肖华蘸着茶水在桌上写:\"周先生问候您,盼共同促进民主联合。\"
于学忠用袖口抹去水痕,想起在西安那个雪夜,那位留着美髯的共产党代表握着他的手说:\"于将军深明大义,历史不会忘记。\"
离开时雨已停歇。郭沫若执意相送,二人沿着湿漉漉的石板路缓行。路过一家裱画店时,郭沫若突然从袖中抽出一卷宣纸:\"这是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手稿,请将军指正。\"
于学忠展开一看,却是空白宣纸夹着张薄如蝉翼的棉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着鄂西会战的日军兵力部署。
\"郭先生这是...\"
\"明晚的义演,\"郭沫若望着街对面巡逻的宪兵,声音几不可闻,\"会有英国记者采访。将军若能'偶然'提及这篇史学论文,或许...能为抗战文化添段佳话。\"
回到寓所,于学忠在灯下反复研读情报。李振唐悄声报告:\"军统的人跟了您一路,刚撤走。\"他顿了顿,\"对了,沈钧儒先生托人送来这个。\"
那是一本新出版的《屈原》剧本。翻开扉页,夹着张节目单:明日午间,中央广播电台将播出郭沫若朗诵《雷电颂》。
于学忠摩挲着剧本烫金的标题,忽然想起陈思齐说的话。他取来钢笔,在台历上重重圈出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