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368章 病榻前的勋章

第368章 病榻前的勋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九六四年深秋的北京,协和医院特护病房的窗帘被风轻轻掀起,一片枯黄的银杏叶飘落在窗台上。于学忠将军靠在垫高的枕头上,目光落在床头柜那个斑驳的军用铁盒上。铁盒表面的烤漆已经剥落,露出暗红色的锈迹,锁扣处还留着当年在山东突围时被子弹擦过的凹痕。

\"振唐啊,把那个盒子......\"将军的声音比上周更加沙哑,像砂纸磨过粗糙的树皮。年过六旬的李振唐立刻放下正在整理的病历,布满老人斑的手在衣襟上擦了擦,才小心翼翼捧起铁盒。这位从二十岁起就跟随将军的副官,如今头发已经全白,但托着铁盒的姿势依然如当年捧着机密文件般庄重。

铁盒开启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枚青天白日勋章,蓝色珐琅镶嵌的十二角星上,一道清晰的裂痕从右上角贯穿中心。将军枯瘦的手指抚过那道伤痕,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一九三八年春天的台儿庄。

\"这裂痕是坂垣师团的野炮留下的。\"李振唐轻声解释给正在查房的年轻护士听,\"那天将军刚在前线指挥部接过勋章,日军炮弹就砸在三十米外。气浪掀翻指挥部时,将军用身子护住了电台和密码本。\"

勋章圆形。将军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陈思齐军医连忙扶住他颤抖的肩膀。这位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如今也戴上了老花镜,他熟练地拍打着将军的背部,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

\"民国二十六年,南京。\"将军喘匀了气,指尖点了点怀表,\"松井石根的先头部队距离中山门不到五里,这颗子弹打穿了我大衣第二颗纽扣。\"陈军医闻言掀起将军的病号服,露出右肋处那个早已愈合的伤疤,周围的皮肤像枯萎的花瓣般皱缩着。

铁盒最底层躺着一双粗布鞋,鞋底纳着密密麻麻的针脚。李振唐的眼圈突然红了:\"这是四二年撤离鲁南时,根据地的妇救会连夜赶制的。她们把嫁妆里的红绸都拆了纳进鞋底,说这样能保佑将军平安。\"

窗外的广播突然播放起《社会主义好》的旋律,将军的手停在半空,目光穿过病房雪白的墙壁,仿佛又看见沂蒙山深处那些点着油灯为他纳鞋底的妇女。她们粗糙的手指被麻绳勒出血痕,却执意在每个鞋底绣上\"驱除倭寇\"四个字。

午后阳光斜照在褪色的战地相册上。将军戴着老花镜,手指停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二十岁的张学良穿着笔挺的奉军制服,站在讲武堂的榆树下对他微笑。照片右下角用钢笔写着\"汉卿赠孝侯兄,民国十年夏\"。

\"少帅最近......\"李振唐刚开口就咬住了舌头。将军的指尖在照片上轻轻摩挲,玻璃相框映出他浑浊眼睛里闪动的水光。这个动作让陈军医想起三年前,他们在重庆得知张将军被转押台湾那天的情景——当时于将军也是这样摩挲着相片,直到相框边缘渗出血丝。

相册突然从床上滑落,散落的照片像秋天的落叶铺满地板。一张摄于西安事变前的合影上,年轻的王以哲将军左胸口袋别着钢笔,那是于学忠送他的三十五岁生日礼物。李振唐弯腰去捡时,听见将军喉咙里发出呜咽般的叹息——王将军在西安事变后死于少壮派军官的枪下,那支钢笔被子弹击碎成三截。

\"这是台儿庄大捷后的记者会。\"陈军医故意提高声调,拾起一张较为清晰的照片。画面中的于学忠站在满是弹孔的军旗下,身旁是笑容满面的金发记者。将军的嘴角微微上扬:\"那个美国佬,非要我摆出挥刀砍杀的姿势......\"

他的回忆被敲门声打断。护士领着两位穿中山装的同志进来,他们带来组织上特批的进口盘尼西林。药品包装上的俄文让将军想起一九四五年在重庆,苏联武官送他的那支镀金手枪。如今手枪早已上交,但枪套内侧暗格里,还藏着张学良从瑞士寄来的最后一封信。

入夜后,将军突然要求收听短波广播。李振唐从储物柜底层取出那台老旧的飞歌牌收音机,旋钮转动时发出刺耳的电流声。这个动作让他们想起一九四三年在鲁苏战区,每晚监听日军电台的日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