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病榻前的勋章(2 / 2)
\"......菲律宾台风预警......\"收音机里传来失真的女声,夹杂着海浪般的噪音。将军突然睁大眼睛,他听见了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东北军改编前的军歌片段,正巧插播在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里。陈军医看见两颗泪珠顺着将军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消失在雪白的枕巾上。
李振唐悄悄从公文包里取出个牛皮纸信封:\"上午统战部送来的,说是沈阳档案馆新发现的材料。\"里面是一张一九三零年东北运动会的节目单,背面有张学良亲笔写的\"孝侯兄存念\"。将军把纸片贴在胸口,像捧着易碎的薄冰。
午夜时分,将军突然说起胡话。他时而用奉天土话喊着\"大帅小心\",时而清晰地下达作战命令:\"二团向左翼迂回!注意日军毒气!\"值班护士要来注射镇静剂,被陈军医拦住。这位老军医知道,此刻将军正穿梭在他记忆的战场上——从皇姑屯爆炸的冲天火光,到台儿庄的血肉磨坊。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将军突然清醒过来。他要来钢笔和信纸,颤抖着画下一幅山东地形图。\"这是蒙阴......\"他指着纸上歪斜的线条,\"鬼子在这里藏了化学武器......\"李振唐接过图纸时,发现背面还标着几个模糊的坐标,可能是当年未来得及处理的日军秘密仓库。
晨光透过窗帘时,护士长送来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旁,配着西北戈壁上升起的蘑菇云照片。将军让李振唐把报纸举到眼前,看了足足十分钟。当他闭上眼睛时,陈军医注意到他的嘴唇在无声地翕动,口型像是在说\"要是当年有......\"
下午,孙子于卫国带着新婚妻子来探望。这个军校毕业的年轻人穿着崭新的人民解放军制服,肩章上的五角星闪闪发亮。将军吃力地抬起手,摸了摸孙子袖口的纽扣,突然问道:\"你还记得老家旅顺口的炮台吗?\"年轻人茫然地摇头,将军眼中的光芒暗淡下去。
黄昏时分,统战部派来的摄影记者拍下将军病榻前的最后公开照。当闪光灯亮起的瞬间,李振唐注意到将军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就像当年在奉天大帅府接受张作霖检阅时的姿势。记者离开后,将军突然要来了那个一直锁在床头柜底层的黑皮笔记本。
笔记本扉页夹着一张东北三省地图,边角已经磨损得近乎透明。这是九一八事变那晚,将军在北大营指挥部匆忙撕下的作战地图。此刻,他枯枝般的手指抚过鸭绿江的蓝色曲线,在长春的位置停留许久——那里有他用铅笔圈过的关东军司令部标记。
\"振唐啊......\"将军突然用年轻时称呼副官的方式开口,\"你还记得三三年在喜峰口,我们俘虏的那个日本少尉吗?\"李振唐愣了一下,随即想起那个会说中国话的日军参谋,在临刑前突然唱起北海道民谣的情景。将军的眼泪滴在地图上,在\"奉天\"两个字上晕开一片水渍。
夜深了,窗外飘起北京冬天的第一场雪。将军让李振唐扶他坐起来,面对着东北方向。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墙壁,越过山海关,落在白茫茫的东北平原上。陈军医悄悄把听诊器贴在将军后背,听到那颗坚强的心脏正以微弱的节奏跳动,像远方渐渐熄灭的战鼓。
当午夜钟声敲响十二下时,将军突然清晰地说:\"把我的勋章......都留给博物馆。\"他的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床头那本《毛泽东选集》上——书页里夹着他亲手抄录的《满江红》。李振唐看见将军的右手在被子下微微移动,做出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姿势。
雪花无声地堆积在窗台上,病房里的氧气机发出规律的嘶嘶声。地图从将军指间滑落,像一片秋天的落叶轻轻覆盖在他胸前。陈军医看了看手表,在病历上写下:\"1964年11月18日0时17分,心脏停止跳动。\"
李振唐没有哭。他仔细地把勋章别在将军的蓝色中山装上,就像三十年前在临沂前线为他整理军容那样认真。当晨光再次照进病房时,人们发现那张三省地图上的泪痕已经干了,唯有\"旅顺口\"三个字被反复摩挲得几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