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服务优化,增强黏性(1 / 2)
我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出货单。风从田边吹过来,带着泥土和稻穗的味道。
李商人从外面回来,脸上有汗,衣服也沾了灰。他把几张纸递给我,“这是今天送完货后,几个铺子掌柜提的建议。”
我低头看,上面写着:发货能不能提前一天通知?补货要等太久;米袋子要是破了,换起来麻烦;还有人说,买多了搬不动,能不能帮着送到门口。
这些事以前没人提。现在他们敢说了,说明心里已经开始信我们。
我把纸折好放进袖口。“明天起,咱们改规矩。”
第二天一早,我把李商人和两个老伙计叫到仓库西头那间空屋。桌上摆着几摞新做的卡片,是系统生成的客户档案模板。
“从今天开始,每个客户都要记档。”我说,“谁在哪天买了多少米,喜欢软的还是硬的,有没有特殊要求,全写上去。”
李商人皱眉。“这么多字,记不住吧?”
“不是让你背。”我拿出笔,在第一张卡上写下王记茶楼的名字,“你看,他每月初五来拿货,上次还说蒸饭时加点山泉水更香。这种事记下来,下次主动提醒他,他就觉得我们用心。”
另一个伙计挠头。“可咱们种地的,管这些干什么?”
“我们现在不只是卖米。”我说,“人家买的是安心。米好是基础,服务才是让人一直来的理由。”
我分了工。一人负责登记档案,一人每天下午去镇上跑一趟,专门回访客户。我还贴出告示:七日内如有运输破损或口感异常,凭单据免费调换。
消息传出去当天,就有反应。
镇东一家小饭馆派人来,说是新到的一袋米打开后有点潮味。李商人立刻带人去查,取了样品回来检验。
我亲自看了。米粒完整,没有霉斑,闻着也没异味。应该是他们库房靠墙,湿气重。
但这不是推脱的理由。
我让伙计装了两斗新米,又写了一张条子:“存放时离地三寸,避免靠墙。若再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们。”
饭馆掌柜下午亲自来了。他没说话,放下一张新订单,比上个月多了五斗。
三天后,他逢人就说:“顾家这米不光好吃,出了事也不躲。”
这话传得快。
原本转去买低价米的两家铺子,悄悄找上李商人,问还能不能恢复供货。其中一家还带来了隔壁街新开的酒楼老板,说是想试试我们的杂粮。
李商人晚上回来,把几张纸拍在桌上。“你看,这不是有人回来了?”
我没笑。我知道,光靠一次退换赢不回长久信任。
“接下来,我们要做更细的事。”我说。
我翻出客户档案,挑了十户老主顾,安排逐个上门回访。每户带一小包新品种试吃装,附上保存方法和推荐做法。
有人不解。“白送?不划算。”
“现在少赚一点,以后省得劝他们回来。”我说,“而且,只有他们用了,才知道我们一直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