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品牌推广,深入人心(2 / 2)
“记得通风避光。”我叮嘱他们,“存好了,回来告诉我实话。”
第七天,茶话会开在驻地小院。八个人来了六个。
一位老太太先开口:“我儿子不信,偷偷换了袋子。结果煮的时候,那股清香一冒出来,他就认出来了。”
“我家猫都爱闻这味。”另一个笑。
他们带来的米粒还完整,颜色也没变。有人当场泡了一杯热水冲米,软糯依旧。
谣言自己塌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协理堂主动公布了试验田的收成预测。林远拿着新数据来找我:“亩产比去年高两成,病害为零。主任说,这是今年最稳的一批稻。”
我看着他脸上的笑意,知道这不只是合作,已经是信任。
几天后,我去回访代销的米铺。一家老板正在给客人介绍:“这就是清泉米,十七天长成的,但不是速成品。你看这粒形,饱满得很。”
他还学会了讲种植过程。
我站在门口没进去。原来品牌不只是名字和包装,是有人愿意替你说话。
又过了两天,李商人带来消息:海外渠道的订单翻倍了。因为参展视频被人画下来传开了,连邻岛的人都托人打听怎么买。
我坐在院里整理最新销售单,笔尖顿了顿,在本子上写:
“口碑比集市热闹更重要。”
林远这时匆匆走来,手里攥着一封信。“协理堂决定下一批试验田扩大三倍面积。主任问你,能不能教更多人用那种记录法?”
“当然能。”我说。
他松了口气,把信递给我。手指有些抖,像是怕我拒绝。
我接过信,吹了吹还没干的墨迹。“明天就开始教。先从记温湿度开始。”
他点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其实……还有件事。”
“你说。”
“粮食公会想联合我们办一场‘农味集’。不只是卖米,也让农户来讲故事。你愿意第一个上台吗?”
我没立刻回答。风吹过院子,把桌上的单据掀起来一角。我伸手按住,看见
那天只有三个人签字。
现在,整个青石岛都在传清泉米的名字。
我抬起头。“告诉他们,我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