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 > 第74章 千阳山叙话

第74章 千阳山叙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尚书听了生气:“还有这等缺德的人家,那家是姓陆吧,跟前太子妃还沾点亲戚。”

王院长点头:“是啊,河南陆氏也是世家豪门,善唯是庶出,能攀上这门亲事,老夫也是喜出望外,什么也不敢计较。不成想,陆家原来这样混蛋,难怪太子妃当不成了,该!”

王尚书道:“世家大族,人数众多,自然良莠不齐。善唯摊上这样的劣品,离了更好。就是不知道父亲现在看上的学子是个什么情况?”

王院长道:“你说得对,世家大族里面情况复杂。这个学子姓顾,顾廉,字拾光,三十岁,是吴郡顾氏的一支,标准的书香门第。不过,他家道中落,父母过世早,略有家产。他是块读书的料子,十九岁中举,同年参加进士考,没考中。本家有要强的挤兑他,他只得变卖了房产田地,一个人到都城租赁房子住着,又参加过三次科举,都没上榜,坐吃山空的。听说千阳书院是太后扶持,有大儒坐镇,又收费较少,就投奔了来。”

王尚书道:“您别光看出身,相女婿要全面,人品如何?容貌如何?才学如何?”

王院长想了想才道:“如今这世道就论门阀,不讲出身讲什么?人品肯定没问题,温和有理,尊敬师长。三十岁人了,又处在永安这样的繁华都市,只一个书童,从来没跟妇人接触过。这人长得还行,大个子,皮肤白净,五官平常些,总体上周正耐看。要说才学,可是上等的,书读得明白,字画都很好,他屡试不第不全是文才不足,而是家里无人指导,在政治上没什么见解。这两年,本院长亲自教导,让他剖析了上千篇的策论与时事贴子,明年再参考,火候是到了,就看运气吧。”

王尚书道:“您还是直接把心意跟他说明白,要是等明年人家考上了再说,就晚了。另外,您也可以压一压他。别以为能上榜就了不得了,在都城里啥也算不上,进士科每三年一考,上榜几十人,明经科录取上百人呢,朝廷不缺人才。他是家族弃子,又没有什么资财,要是给您当女婿,别的不说,肯定多些人脉。另外,善唯叫我近三十年大哥,她再嫁时,我送她一个宅子,她们夫妻住着舒舒服服。就附加一个条件,把善唯的生母吴姨娘接过去,让她夫妻奉养。四十多岁老妾了,您也用不着,老在我母亲面前装腔作势地找存在感。”

王院长气得鼓腮帮子,咬着牙道:“行,咱们一言为定。”心里想着,只要善先肯管家里的闲事,叫老夫怎么样都成。莲香确实老了,看着不招人疼,送走了也行,再寻年轻的。

王尚书又道:“还有善惜,今年也是二十有五了,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也不是个事。您不是说,还有一个学子入了眼,这人情况如何?”

王院长道:“这一个是远路的,南海何氏三房的一个成员,排行十七。名叫何昭旭,字南洋,现在二十八岁了。他学识渊博,出手阔绰,也不大强求科举中榜。何家历代在广州、潮州任官,别的不说,家族是有大海船的,在渔业和航海方面有专长,家族巨富。因为本家很多人有夷人血统,外貌长得奇特,多是皮肤黝黑,高鼻深目,两颊无肉,身材偏矮。他们很想跟世家大族通婚,可惜因为血统不行,多被嫌弃,退而求其次,跟北方官宦人家通婚也是愿意的。让何昭旭来此,也是为了多交结北方学子,给南海求人才,顺便找个家室。”

王尚书道:“善识从小老实木讷,现在又是二婚,您给她做主也就罢了,善惜的脾气刚硬,很有主见,不然也不会二十多了还没嫁人。您之前给她做主找的人家,不都让她当面拒绝了,弄得那几家现在还记恨您呢。您想把她许给南海何氏,问过她的意见没有?这结亲可是结两族之好,要是别别扭扭的,反而不好。”

王院长叹口气:“能不问嘛,早问过了。前些年善惜年少气盛的,还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蹉跎到二十多岁,才明白,自己出身普通官宦人家,又是庶女,除了长得好看些,不过略有些才华。想在婚姻上高人一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待要寻门当户对的人家,又过了年龄。现在老实了,说让老夫做主,老夫跟她提了一下何昭旭,把条件摆明,她也点头了。”

王尚书听了点头,懂了,盘算了半天,才道:“王院长,前些日子,准备给安安找媳妇,被几个一流的世族大家给拒了,下官才想清楚。咱们王氏一族还是太弱了。下官过继给子安大人,已无更改,好在还算是同族。年前大祭时,下官看过族谱,咱们聚积在永安附近的王氏族人大约有十二家,每家的人也不是很多,也没有几个五品以上的官员。这几年,下官在小北山经营夫人的庄园,收入颇丰。手下的护卫也查过周边的情形,小北山是太行余脉的南头,往东北方向走,每隔三五十里就有太行山的其他余脉在,要是有钱有势,随便买。”

王院长道:“善先,你什么意思?莫非是想举族迁往小北山方向?”

王尚书点头:“嗯,有这个意思,这些年经营小北山,跟那边几个州县的官员都熟识。再借着吴王殿下的威风,要买那边的山林土地,还是不难的。青衣君托梦说,这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看不出什么来。可是哪有永远太平祥和的,总会有灾难降临,那时机会就来。咱们王氏在太行一脉好好经营,种高产作物,种果树,广积粮草,无家可归的流民就会自来投奔。咱们在族中建书院,建演武场,好好培养后辈子孙。咱们如今也有这条件了,您在千阳书院不缺教育资源,那天南海北的学子,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可以来书院当教职工嘛。我的外祖、舅父手下有的是武士,给咱们派些教员,也不是什么难事。您想想,到时候,粮草咱们有,钱帛咱们有,部曲也有了,人才也有了,不就形成了新的豪族了吗?要是后辈中有出息的人再多些,不管科举还是武举,多入仕几个,咱们不就是官僚世家了吗?”

王院长皱眉想了半日,才犹豫道:“青衣君生前可是个胆小懦弱的,还有这般见识,别不是你借她的名头来忽悠老夫吧?王氏一族是没什么大出息,不过,人与人想法也不同,都城到底是政治中心,他们未必肯听你我的离开这边。”

王尚书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正好,最近小北山百花盛放,北山村也建设完成,全部店铺都开张了。您跟族里的几个老人说一声,我出路费,送他们去小北山赏桃花,让他们亲眼瞧一瞧,然后再议事。”

王院长道:“行吧,老夫去跟几个老人商量一下,争取让全族都去看看。这么多人,能住得下吗?还是说,在附近订些客栈?”

王尚书道:“能住,北山庄园现在扩成了六处,两个园子扎蔬菜大棚,一个园子全盖成作坊,一个园子专种甜瓜,一个园子种常规蔬菜,一个园子供庄头庄丁们居住,里面有许多仓库。北山村口有一个大型的车马店,住一二百人都没问题。另外,北山村也能住不少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