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南浦秋声(1 / 2)
何处雨飘零,靴染半山泥。
庭前抚琴语,送君长龃龉(juyu)。
此行归期至,许是落花时。
秋风渡?南亭......
秋雨是被揉碎的月光,自穹顶悠然飘落,细密如初吐的银丝,柔软若江南绣娘指间流转的丝线。
它从容不迫地洒向南亭翘起的飞檐,沿青瓦沟壑缓行,在檐角凝成晶莹珠帘,淅淅沥沥地敲打着青石板。
溅起的水花如捻碎的珍珠,转瞬便融入浅洼,漾开一圈圈淡墨色的涟漪。
夏至静立飞檐幽影下,青灰袍角被风轻扬,素白衬里如被雨洇湿的宣纸边缘,泛开朦胧寂寥。
鹿皮靴沿纹路蜿蜒着半山泥痕,似古画未干的皴笔。
每踏一步,靴底与湿滑石板相触便传来“咯吱”轻吟,恍若大地以温柔的叹息挽留这孤影。
他抬手抚过亭柱上湿润青苔,凉意自指尖浸入心口,倏然唤醒了三百年前断桥畔的晨雾——是同样清寒,同样令人心弦微颤。
“这雨,像极了那年断桥边的雨。”
他低语声轻如荷上滚动的雨珠,才出口便被雨打芭蕉的簌簌声吞没。
不远处,残荷蜷着枯边在雨中低垂,叶面水珠流转晶莹,恰似当年凌霜琴弦上未拭的泪痕。
风穿荷茎间隙,携着水汽与枯荷余香拂面,凉意中缠绕着难言的缱绻。
青石案上静卧一具焦尾琴。
深紫桐木纹间藏匿岁月密语,如时光浸润的墨线盘绕。
七弦凝着幽微银辉,紧绷如七道泪痕,仿佛一触便会抖落满室惆怅。
这是夏至留下的——亦或是前世那个名为“殇夏”的男子所遗。
指尖轻抚过弦上螺钿纹路,微痒的触感未曾激起声响。
他深知,有些曲子一旦奏响,便会启封记忆之匣,任思念随音流淌再难收回;有些人一旦别过,便如风中落英,欲寻时唯余残香与无边的怅惘。
“你终究,还是要走。”
夏至没有回头,却已嗅到那缕熟悉的兰草清芬——霜降身上特有的气息,带着秋雨的湿润,恰似当年她袖中香囊的味道。
霜降执伞立在亭口。
浅青伞面上淡墨勾勒的残荷静默无语,雨珠顺着叶脉滑落,为这幅水墨添上灵动的注脚。
月白裙裾随风轻曳,裙角银线莲荷泛着微光。
她凝望他的背影,目光温软如秋雨,却藏着一丝决然:“归期已定,就在落花时节。”
语声轻渺,似琴弦余韵,生怕惊扰亭角那枚铜铃——当年殇夏为凌霜系挂的信物,此刻正随风清响,为别离敲下寂寥节拍。
夏至终于转身,动作沉重。
他的目光落在霜降臂弯那枚素色包袱上。
月白细棉布被青麻线工整捆扎,边角处一个纤巧的“霜”字若隐若现,针脚细密如冰面蛛网。
“从此京华烟云,到江南烟雨,这一路……”
话语戛然而止,喉间哽咽难言。
眼前光影恍惚,掠过三百年前断桥残雪——也是这般雨幕,凌霜提着相似的包袱默立,眼中是如出一辙的、将落未落的哀愁。
只是那时的殇夏,纵有万语千言,终究沉默成石,未能吐出一句挽留。
“这一路,山高水长,总归是要独自走的。”
霜降的声音清凌凌地切入雨声,打断了他未尽的唏嘘。
她唇角微微牵起,漾开一丝苦意,那笑意极淡,如同上好的徽墨笔尖在澄心堂纸的纸面上轻轻一顿,留下的那一点瞬息即逝的痕迹,转眼便被更深的愁绪晕染、吞没。
“便如那年,你自断桥之上决然离去,步履何曾有过半分踟蹰?”
她说着,纤纤素手抬起,拂过油纸伞积水的檐角,几颗晶莹的雨珠滚落,沁入她微凉的指尖,她却依旧将身姿挺得笔直,维持着那份刻入骨血的优雅。
她不愿,亦不敢让他窥见自己眼底那片已悄然泛滥的湿意,恰似当年凌霜,宁愿将万千不舍碾碎成齑粉吞落腹中,也不愿在殇夏面前泄露分毫——有些心绪,如同深埋于窖的陈酿,唯有在不见天日的寂静中暗自醇化,方显其矜贵的体面。
便在此刻,案上瑶琴竟无风自鸣,“铮”的一声,清越如昆仑玉碎,却又尾音微颤,带着一丝难以自抑的哽咽,像极了伤心人强忍悲声时,那一声短促而压抑的抽息。
夏至修长的手指僵在半空,指尖仿佛还萦绕着丝弦震动的微凉余韵,他能清晰地捕捉到空气中那无形的、源自灵魂深处的震颤——这是跨越了三百载光阴的共鸣,是前世与今生在迷离的雨声中怦然交汇的节点。
他倏然明了,自己既是眼前这抚琴的夏至,亦是那在万丈红尘中痴痴寻觅着一缕古墨残香的旧日魂灵;她既是眼前这欲行的霜降,亦是那随着暮春落花悄然逝去、再无踪迹的梦中伊人。
这场浸透着烟雨的相逢与别离,何尝是偶然?分明是轮回的宿命于时光长卷上,早已用斑驳泪痕与淡墨写就的、不容置喙的篇章。
“让我……为你再抚最后一曲吧。”他终是开口,声音低沉似耳语。
言毕,他撩衣于那方青石案前坐下,宽大的衣袍下摆在微湿的石板上铺陈开来,宛如一轴缓缓展开、等待题写离殇的素白笺纸。
他抬手将琴身徐徐调整角度,让流苏轻颤的琴尾正对着亭外那一片接天莲叶的荷塘,只盼这缕琴音能借着迷离雨幕,传得远些,再远些,或许能追上她即将启程的步履,于这寂寥旅途之初,默默相伴一程。
“只当是……以此薄音,聊作饯行。”
霜降未曾应答,只默然移至亭边栏畔坐下,将那柄油纸伞斜倚在瘦削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