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剿灭行动,帝国新法(四)(2 / 2)
毕竟北非的地形比阿拉伯半岛更复杂:
既有比鲁卜哈利沙漠更干旱的撒哈拉近郊,又有陡峭的阿特拉斯山脉,还有辽阔的稀树草原,一旦活僵真的藏进这些地方,那里可没有现成的石油矿能用来快速点燃火墙,到时候想剿杀都找不到目标,局面只会比阿拉伯半岛更难控制。
藏在沙漠里的活僵终究没法彻底剿灭,奥斯曼帝国只能退而求其次——
在沙漠与绿洲的交界地带,挖出一道道宽三丈、深两丈的深壕,灌满从附近矿区运来的原油后点燃。
熊熊火墙连绵数百里,像一道灼热的屏障,将活僵困死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不让它们再靠近有生灵的区域。
可这法子要付出的代价不小:
至少得在几十个关键点位驻扎军队,日夜盯着火墙——
一旦原油烧尽、火焰减弱,就得立刻补充,绝不能留下半点熄灭的缝隙,算下来至少需要一万兵力长期驻守。
这让奥斯曼帝国头疼不已——
经历安条克、贝鲁特的战事,军队伤亡本就惨重,缺口根本填不满,如今却又不得不从仅存的兵力里挤出人手来守火墙。
无奈之下,帝国只能向首都的贵族圈发布紧急召集令,请求各位贵族轮流派私兵驻守火墙据点。
为了让惜兵如金的贵族们愿意出力,帝国只能咬牙出让核心利益:
将阿拉伯地区、库尔德地区,还有萨非王朝的旧地,这些区域未来五年的土地收税权,一股脑地分给了愿意参与轮值的贵族,用“未来收益”换当下的兵力支持。
至于这些地区早已被活僵搅得人口凋零,到底有没有人缴税、能收得到多少税,那就是贵族们自己的烦恼了——
帝国只负责派人划清各贵族的辖区边界,其他诸如清理残僵、招揽流民的事,一概不管。
靠着这份“以税换兵”的交易,驻守火墙的问题总算得到了暂时解决,连一直愁眉不展的大维齐尔凯马坎·穆斯塔法帕夏,都难得在朝堂上露出了笑容。
连带着苏丹易卜拉欣一世也成了这场交易的“幸运儿”——
此前大维齐尔见帝国接连动荡、民心不稳,本有联合议会罢黜他的想法,再推一位更有魄力的皇子上位。
可如今帝国刚经历活僵之乱,兵力、财力都损耗严重,根本经不起权力更迭的动荡,“维护权利机构稳定”成了比“更换君主”更重要的事,那份罢黜的念头,也就只能暂时压了下去,易卜拉欣一世的苏丹之位,竟意外靠这场危机稳了下来。
奥斯曼帝国如今最紧缺的便是人口——
活僵之乱席卷后,大片耕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工坊因缺人劳作而停工,安条克、贝鲁特等城的重建更是需要海量人手。
也正因如此,分布在卡里、亚历山大等港口的奴隶交易被紧急叫停——
对当下的帝国而言,这些奴隶的劳动力远比贩卖所得的金币更珍贵:
他们能扛起锄头开垦荒地,能握着锤子修缮坍塌的城墙,能在兵工厂里锻造弯刀与火绳枪,是撑起帝国运转的“血肉支柱”,绝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