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946章 剿灭行动,帝国新法(五)

第946章 剿灭行动,帝国新法(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为了尽快填补人口缺口,巴尔干地区执行多年的奴隶征募制度也不得不适当放宽。

以往征募范围多集中在男性少年,如今连十五岁以下的少女也被纳入其中——

只要家庭愿意送女儿前往帝国腹地服役(多为工坊劳作或贵族宅邸服务),就能享受三年的税收优待,免去一半的粮食税与人头税;

少男的征募政策则放得更宽——

不再严格限定年龄下限,只要是未成年,无论男女都可被征募。

毕竟加里沙里军团在伊斯坦布尔会战中全军覆灭,连后备兵源都损耗殆尽,正迫切需要新鲜血液补充,未成年少男成了最易培养的“潜力兵源”。

过去,每个巴尔干家庭只需送出一名男孩加入军团,就能获得五年的税收豁免期,如今却早已没有这样的“宽松条件”。

随着缺口扩大,凡是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男女,帝国几乎照单全收,唯一比过去稍好的待遇,便是这些家庭能享受更长的税收减免——

从三年延长至五年,且可免除全部人头税。

即便如此,强制征募仍引发了民众不满,帝国也只能靠这份“长期优待”勉强安抚情绪,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大维齐尔穆斯塔法帕夏提出的这项“扩宽征募与优待”法案,很快就在朝堂上以全票获得通过。

这套方案在执行了三百年、以征募男性少年为主的《德夫希尔梅制度》基础上升级而来,被正式命名为《穆斯塔法帕夏法案》,从此成为帝国短期内补充劳动力与兵源的核心政策,从巴尔干到小亚细亚,各地官员都拿着法案条文,紧锣密鼓地推进征募工作。

为了尽快填补安纳托尼亚等地区的人口空白,奥斯曼高加索驻军直接联合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部队,加大了对波兰立陶宛大公国与罗斯帝国边境的人口劫掠力度——

每当黎明或黄昏,两队骑兵就会裹着沙尘突袭边境村庄,马蹄踏碎木屋的门板,将来不及逃跑的男女老幼用绳索捆绑,像驱赶牲畜一样赶向临时聚集地,再通过陆路源源不断地送往安纳托尼亚。

他们不在乎俘虏是否愿意,只求能让这片被活僵啃噬过的焦土,早日恢复一点人烟与生机。

帝国还特意派使者穿过沙漠,联系上北非的巴巴里商团——

这些商团常年在地中海劫掠欧洲船只,手里扣押着大量欧洲俘虏。

奥斯曼提出用香料与武器交换,让商团留下手里现存的所有欧洲俘虏,同样分批送往安纳托尼亚。

随后,一道新命令传遍了所有俘虏聚集地:

只要愿意当众改信伊斯兰教,背诵基础的《古兰经》经文,并且发誓遵从奥斯曼帝国的法律与统治,就能立刻摆脱奴隶身份,获得帝国平民待遇,甚至能分到一小块耕地自给自足。

这道命令很快得到了罗斯帝国南部俘虏的热烈响应。

他们本是斯拉夫人与鞑靼人的混血后代,当年鞑靼汗国灭亡后,曾天真地以为投靠莫斯科公国、为其守卫边境,就能像哥萨克人那样换来安稳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