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剿灭行动,帝国新法(五)(2 / 2)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他们最终沦为底层农奴,贵族可以随意夺走他们的粮食,甚至能将他们像商品一样买卖,受尽欺凌却无处申诉。
好在他们的后代比先辈幸运——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逐渐在第聂伯河沿岸形成了独立的乌克兰族群,这个与罗斯帝国有世仇的国家,让他们终于彻底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如今面对奥斯曼的“平民承诺”,自然愿意抓住这根新的“救命稻草”。
凯马坎·穆斯塔法帕夏完全没料到东斯拉夫人会如此积极响应,既然有了这股现成的人口力量,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令放开了高加索地区的通道。
要知道,原本盘踞在高加索山脉沿线的哥萨克部落,早已在前一波暴虐兽僵的冲击下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如今从高加索山口到格鲁吉亚平原的路线,基本成了毫无威胁的安全通道——
荒凉到连只觅食的野狼都找不到,正好方便大规模输送人口。
奥斯曼驻军的转变来得猝不及防:
前一天还是骑着马劫掠村民的“掠夺者”,第二天就换上了规整的铠甲,成了护送农奴前往安纳托尼亚的“保卫部队”,连马背上驮的都从绳索变成了干粮与饮水。
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让协同作战的克里米亚汗军觉得匪夷所思,私下里议论纷纷,可终究还是得遵从奥斯曼这个宗主国的命令,调转马头专门去攻击罗斯贵族的私人领地,用火炮轰开庄园大门,将被铁链锁在田埂上的农奴全部释放。
其实这些地区的罗斯贵族,早就在之前暴虐兽僵攻城时遭遇了重创:
大量小贵族来不及逃跑,死在了尸群的撕咬下,如今留在领地里的,大多只是负责看管农奴、打理庄园事务的管家。
他们手里只有少数护院的火枪,根本无力对抗装备火炮与弯刀的正规军,只能举着白旗乖乖投降。
最后这些管家也被克里米亚人一并带走——
这种懂记账、会安排农活的“熟练奴仆”,正是以游牧为生的克里米亚人最想要的,正好能填补他们内部的管理缺口。
随着大量农奴顺着高加索通道涌入萨非旧地,凯马坎·穆斯塔法帕夏也没有食言:
不仅真的给了他们奥斯曼平民身份,还按照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分配了大小不一的耕地,甚至发放了简陋的农具。
虽然新土地的税收比普通地区高两成,但比起从前做农奴时毫无人权、辛苦一年连一口饱饭都挣不到的日子,已经好上了不止一点半点。
不少农奴握着皱巴巴的地契,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面的奥斯曼文字,激动得忍不住红了眼眶——
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再像牲口一样被随意买卖。
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实实在在兑现了——
给身份、分土地从不是空话,连远在伏尔加河畔的喀山汗国也掀起了逃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