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无定出1-6(1 / 2)
丹毒
丹毒名称很多,形态像云片,是风、火、湿、寒等邪气在肉分凝滞而成,发生在胸腹和四肢有顺逆之分,清泻火热、消散风邪,配合砭刺和外敷治疗有效。
【注释】孙真人说,丹毒又叫天火,皮肤忽然出现赤色,像涂了丹砂一样,小的如手掌,严重的遍及全身,有痒有痛,没有固定部位。丹毒的名称虽然多,道理却是一样的。形状像鸡冠的,叫鸡冠丹;如果皮肤干涩、起像麻豆粒一样的疹子,叫茱萸丹;也有水丹,全身起疱,遇到水湿搏结,透出黄色,仿佛有水在皮肤里,这虽然是小病,却能让人死亡,必须赶快治疗,不能忽视。颜色发红的,各种医书称之为赤游丹;颜色发白的,是水丹,小孩多患这种病。只是有干、湿、痒、痛的不同,有夹湿、夹风、夹寒的区别。各种丹毒总的来说都属于心火、三焦风邪引起。如果颜色发红而干燥,发热发痒,形状像云片,就叫赤游丹,属于血分有火又感受风邪。毒邪旺盛的,服用蓝叶散;毒邪较轻的,适宜用导赤汤加薄荷叶、独活服用。如果初期起白斑,渐渐透出黄色,光亮肿胀有下坠感,破后流出黄水,湿烂多痛的,叫水丹,又叫风丹。多生长在腿膝部位,属于脾肺有热又夹湿邪,适宜用防己散为主治方剂。也有起白斑,没有热痛,游走不定的,是因为火毒没有发作,肌肤外部受寒邪郁遏,名叫冷瘼,适宜服用乌药顺气散,外用生姜擦拭。凡是丹毒形状刚出现时,就用牛、羊的精肉片贴敷,严重的就用砭刺法,让它流出紫血;颜色深重不消散的,用柏叶散外敷。云薹叶研成粉末,用靛青调敷效果显着。各种丹毒根源在于火邪,发病迅猛,从胸腹扩散到四肢的是顺症;从四肢攻向胸腹的是逆证。
蓝叶散
蓝叶(晒干)川芎赤芍知母生地白芷川升麻柴胡葛根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生。各一钱)石膏(煅)栀子仁(各五分)
共捣粗末,每用八钱,新汲水二钟,煎八分,去渣服。热甚,加黄芩、元参。
【方歌】蓝叶散却赤游丹,皆因血热风邪缠,芎芍知膏生地芷,升麻柴葛杏栀甘。
防己散
防己(三两)朴硝(一两)犀角(镑)川芎黄芩黄芪川升麻(各一钱)
共捣粗末,每用五钱,加竹叶三十片,新汲水二钟,煎八分服。
【方歌】防己丹毒始白斑,渐黄亮痛湿热原,朴硝犀角芎芩共,芪与升麻竹叶煎。
乌药顺气散
乌药橘红(各二钱)枳壳(麸炒)白芷桔梗防风僵蚕(炒)独活川芎(各一钱)甘草
水二钟,生姜三片,煎八分服。
【方歌】乌药顺气枳橘红,芷桔风僵独草芎,冷瘼游行无热痛,因毒未发受寒风。
导赤汤(见口部“口糜”相关内容)
柏叶散(见腰部“缠腰火丹”相关内容)
粟疮作痒
粟疮痒症由火邪引发,风邪侵袭皮肤后生出粟粒状的疮,风邪被火邪转化能导致瘙痒,可用防风通圣散、苦参丸及消风散治疗。
【注释】凡是各种疮疡引发的瘙痒,都与心火有关。
火邪在体内郁积,体表虚弱的人,感受风邪,风邪侵入皮肤,风遇火邪转化而产生瘙痒,导致疮疡形如粟粒,颜色发红,搔抓后更加瘙痒,长久不愈,还会消耗血液,使皮肤变得像蛇皮一样。初期服用防风通圣散加枳壳、蝉蜕;血燥之人到了晚上瘙痒加重、夜不能寐的,适宜服用消风散,外用二味拔毒散。如果年深日久皮肤变得像蛇皮的,适宜经常服用皂角苦参丸,外用二两猪脂油、一两苦杏仁捣成泥状,涂抹后自然有效。
皂角苦参丸
苦参(一斤)荆芥(十二两)白芷大风子肉防风(各六两)大皂角川芎当归何首乌(生)大胡麻枸杞子牛蒡子(炒)威灵仙全蝎白附子蒺藜(炒,去刺)独活川牛膝(各五两)草乌(汤炮,去皮)苍术(米泔水浸,炒)连翘(去心)天麻蔓荆子羌活青风藤甘草杜仲(酥炙。各三两)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黄)缩砂仁(炒。各二两)人参(一两)
共研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食前后任下。避风忌口为要。
【方歌】皂角苦参粟疮痒,久似蛇皮肤难当,芎归何首胡麻芷,大风枸杞草乌苍,翘蒡威灵蝎白附,蒺藜天麻独蔓羌,白蛇风藤甘杜仲,人参牛膝缩荆防。
防风通圣散(见头部“秃疮”相关内容)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相关内容)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枯筋箭
枯筋箭是由于肝脏失去濡养,筋气向外发越而形成,形状如赤豆,破裂后突出的筋头像花蕊,用线系或艾灸的方法就能治好。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疣子,因肝脏失去血液滋养,导致筋气向外发于体表。起初像赤豆一样,干枯后略呈枯槁状,时间久了会破裂,从中钻出筋头,蓬松枯槁,如同花蕊,多生长在手足、胸乳之间。根蒂细小的,适合用药线在根部系紧,七天后患处会自行脱落,再撒上月白珍珠散,疮疤就能收敛。根大顶小的,用一文铜钱套在疣子上,用草纸穰代替艾炷连续灸三次,患处就会干枯脱落。如果疣的形状较大,用草纸蘸湿后套在疣上艾灸即可。
药线(见臀部“痔疮”相关内容)
月白珍珠散(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疥疮
疥疮有干、湿、虫、砂、脓五种类型,是各经蕴积的毒邪与风湿相结而形成的,治疗时要根据发病部位的上下以及患者体质的肥瘦来辨证,以清除风邪、利化湿气并兼杀疥虫为主。
【注释】这种病症有干疥、湿疥、虫疥、砂疥、脓疥的区别,形态虽有五种,总由各经蕴积毒邪,日久生出火邪,再感受风湿,从而化生此病,也有因传染而发病的。凡是疥疮,先从手指丫间发起,蔓延遍及全身,瘙痒没有限度。如果肺经燥热偏盛,就生干疥,表现为瘙痒、皮肤干燥,起白色皮屑;如果脾经湿气偏盛,就生湿疥,表现为肿胀疼痛,抓破后流出黄色水液,严重的会流出黑汁;如果肝经风邪偏盛,就生虫疥,瘙痒深入骨髓,搔抓时不觉得疼痛;如果心血凝滞,就生砂疥,形状像细砂,红肿痒痛,抓后有水渗出;如果肾经湿热,就生脓窠疥,形状像豆粒,瘙痒时喜欢搔抓,脓液清稀色白;也有脾经湿气偏盛而生的脓窠疥,只是疮顶含有稠厚的脓液,痒与痛同时存在,以此为区别。疥疮虽然多是邪气有余的病症,但身体虚弱的人也会患病,一般以大便秘结为实症,大便稀溏为虚症。也有身体虚弱而大便干燥的情况,比如风秘会导致大便干燥,血分枯燥会导致大便涩滞。还可以从疮的形态、颜色的深重与浅淡,以及脉象的有力、无力来辨别虚实。初期,体质壮实有邪的人,都适合服用防风通圣散;体质虚弱的人,服用荆防败毒散透发邪气。
等到病情稳定后,无论虚实,干疥服用消风散,湿疥服用苍术膏,虫疥服用芦荟丸,砂疥服用犀角饮子,脓窠疥服用秦艽丸;经久不愈、血燥的,服用当归饮子。
外治法:干疥,涂抹绣球丸;湿疥,涂抹臭灵丹,都有润燥杀虫的效果。
疥疮在上半身较多的,多偏于风热偏盛;在下半身较多的,多偏于风湿偏盛。肥胖的人多属风湿,瘦弱的人多属血热,要详细分辨后治疗。
苍术膏
南苍术(切片,入砂锅内,水煮减半,取汁再加水煮如前,以术无味为度,并汁一处,用小砂锅再煎,如干一寸加汁一寸,煎成膏,加蜂蜜四两和匀,十斤)
每服二羹匙,空心,白滚水调服。
【方歌】苍术膏医湿疥疮,切片入锅煮成汤,熬膏加蜜空心服,湿除热散胜群方。
犀角饮子
犀角(镑)赤芍甘菊花元参木通赤小豆(炒)石菖蒲(各一钱五分)甘草(生,一钱)
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