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发无定出1-6

发无定出1-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方歌】犀角饮子砂疥生,痒疼色赤出心经,芍菊元参通赤豆,菖蒲姜草水煎成。

秦艽丸

秦艽苦参大黄(酒蒸)黄芪(各二两)防风漏芦黄连(各一两五钱)乌蛇肉(酒浸,焙干,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酒送下。

【方歌】秦艽丸服脓疥愈,清热痒除疮自去,苦参大黄风漏芦,乌蛇黄连芪蜜聚。

当归饮子

当归生地白芍(酒炒)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各一钱)黄芪甘草(生。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四物黄芪何首草,荆防蒺入风自疏。

绣珠丸

川椒轻粉樟脑雄黄枯白矾水银(各二钱)大风子肉(另研,一百枚)

将所有药材共同研成细末,再与大风子肉一起碾磨均匀,加入一两桕油,把桕油化开后和药末混合,搅拌均匀制成丸剂,用双手掌心合拢搓成像龙眼大小的丸药。使用时,先拿药丸凑近鼻子闻一闻,再用来擦拭患处。

【方歌】绣球丸用椒轻粉,樟脑雄黄矾水银,大风子研桕油兑,干疥搓擦效如神。

臭灵丹

硫黄末油核桃生猪脂油(各一两)水银(一钱)

捣膏用,擦患处。

【方歌】臭灵丹擦脓湿疥,硫黄末共油核桃,生猪脂油各一两,水银一钱同捣膏。

防风通圣散(见头部“秃疮”相关内容)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相关内容)

芦荟丸(见齿部“牙衄”相关内容)

癣的症状表现有六种,风热湿虫是其根源,包括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刀癣,春天发作于面部的叫桃花癣。

【注释】这种病症总的来说是由于风热湿邪侵袭皮肤,郁积日久风邪偏盛,就会化为虫,因此瘙痒不停。它的名称有六种:一叫干癣,搔抓瘙痒就会起白屑,皮肤干燥枯萎;二叫湿癣,搔抓瘙痒就会渗出粘汁,像有虫爬行一样浸淫蔓延;三叫风癣,也就是年久不愈的顽癣,搔抓时皮肤麻木,不知痛痒;四叫牛皮癣,形状像牛脖子上的皮肤,厚实而且坚硬;五叫松皮癣,形状像苍松的树皮,红白斑点相互连接,时常发痒;六叫刀癣,没有固定轮廓,或纵或横没有定形。总的治疗方法是用杀虫渗湿、消毒的药物外敷。病情较轻的用羊蹄根散,长久不愈的顽癣用必效散搽敷。也有因为脾、肺风湿过盛而出现肿痛的,适宜服用散风苦参丸,解散风湿,肿痛就能消除。

还有面部的风癣,起初像痱子,或者渐渐形成细疮,时常疼痛瘙痒,在春天发作,又叫吹花癣,也就是俗称的桃花癣,妇女多见。这是由于肺、胃风热随着阳气上升而形成的,适宜服用疏风清热饮,外用消风玉容散,每天清洗,自然有效。

羊蹄根散

羊蹄根(末,八钱)枯白矾(二钱)

共研匀,米醋调擦癣处。

【方歌】羊蹄根散敷诸癣,羊蹄根共枯白矾,二味研末加米醋,搽患渗湿痒可痊。

必效散

川槿皮(四两)海桐皮大黄(各二两)百药煎(一两四钱)巴豆(去油,一钱五分)斑蝥(全用,一个)雄黄轻粉(各四钱)

将所有药物共同研成极细的粉末,用阴阳水调制药粉,把癣处抓破后,薄薄地敷上药膏。药膏干燥后,一定要等待它自行脱落。

【方歌】必效大黄百药煎,川槿海桐巴豆斑,雄黄轻粉阴阳水,调搽诸癣久年顽。

散风苦参丸

苦参(四两)大黄(炒香)独活防风枳壳(麸炒)元参黄连(各二两)黄芩栀子(生)菊花(各一两)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滚水送下,日用三服,茶酒任下。

【方歌】散风苦参风湿盛,癣疮多痒肿痛兼,大黄芩独防风枳,元参栀子菊黄连。

疏风清热饮

苦参(酒浸,蒸晒九次,炒黄,二钱)全蝎(土炒)皂刺猪牙皂角防风荆芥穗金银花蝉蜕(炒。各一钱)

酒、水各一钟,加葱白三寸,煎一钟,去滓;热服,忌发物。

【方歌】疏风清热风癣患,时作痛痒极缠绵,苦参蝎刺猪牙皂,防风荆芥银花蝉。

消风玉容散

绿豆面(三两)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一两)熬白食盐(五钱)

共研细末,加冰片五分,再研匀收贮。每日洗面以代肥皂。

【方歌】消风玉容绿豆面,菊花白附芷食盐,研加冰片代肥皂,风除癣去最为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