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急救(1 / 2)
宋黎民已经五天没有回家了。走之前只说是去北京开会,之后便再没有了音信。这样的日子,刘红梅早已习惯。
十一月十五日,凌晨三点。刘红梅睡得并不踏实,人到中年,睡眠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手机在床头柜上嗡嗡震动起来,像一只不安的昆虫。她摸索着接通,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母亲苍老、虚弱,带着哭腔和疼痛感的声音:
“红梅……红梅……我摔了一下……动不了了……”
刘红梅瞬间彻底清醒,心脏被一下子攥紧,瞬间就弹坐起来,“妈!妈你别慌!在哪儿摔的?摔到哪儿了?”她一边急促地问着,声音因为恐惧而微微变调,一边已经翻身下床,胡乱地往身上套着衣服。
母亲断断续续地诉说,是夜里起夜,头晕,在卫生间门口滑倒了,胯部一阵剧痛,怎么也爬不起来,电话还是拼命够了好久才拿到的。
“妈你等着!千万别动!我马上到!”刘红梅挂了电话,手指颤抖着第一个拨给了丈夫。电话响了很久,但无人接听。她不死心,再打,依旧是那个冰冷的提示音。一股混合着担忧、无助和怨愤的情绪涌上心头——每次家里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她没时间抱怨,立刻又打给了儿子宋明宇。
深夜仓促的铃声将小两口从沉睡中惊醒。宋明宇接起电话,听到母亲带着哭音的叙述,也瞬间清醒。
“明宇,我怕我一个人抱不动你姥姥,你也赶紧往这边赶!”
“妈你别急,我马上过去!”他放下电话,对身边已经坐起身的妻子急促地说:“姥姥摔倒了,动不了,我得赶紧过去一趟!”
庄颜脸上残存的睡意瞬间被冷静和专注取代,她对这种深夜紧急呼叫有着职业性的本能反应。
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快穿衣服!你拿车钥匙,我拿我的证件和听诊器!”她语速飞快,动作麻利地跳下床,甚至比宋明宇更先穿好外套。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执业医师证塞进口袋,又习惯性地抓起床头柜上的一个小手电和一卷弹力绷带——这是她长期急诊工作养成的习惯,身边总会备点基础东西。
在赶往姥姥家的路上,一边打120,庄颜一边在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老年人摔倒可能出现的状况:髋部骨折?脊椎损伤?颅内出血?
“别慌,开稳当点。到了先评估情况,如果怀疑骨折,绝对不能随意搬动姥姥,等救护车来。”
赶到母亲家时,刘红梅正跪在卫生间门口,抱着母亲,急得满头是汗,徒劳地想尝试把母亲扶起来。老太太疼得脸色煞白,哎哟哎哟地呻吟着。
“妈!别动她!”庄颜一个箭步冲上去,声音冷静而有力,瞬间稳住了混乱的场面。她蹲下身,没有贸然移动老人,而是先轻声安抚:“姥姥,姥姥,我是小庄,让我看看你。”她迅速而专业地检查着老人的意识、瞳孔,用手轻轻触摸老太太喊疼的髋部,初步判断极有可能是股骨颈骨折。
“明宇,跟120说清楚情况,疑似老年人髋部骨折,需要平板担架!妈,你把姥姥的医保卡、身份证找出来。”她的指令清晰明确,仿佛在急诊室里指挥若定。
二十分钟不到,救护车就赶到了,庄颜立刻上前,向急救人员快速交代了病情和她的初步判断。一行人又到了医院,她更是轻车熟路地协调挂号、办理急诊入院、与值班医生沟通,所有流程都在她的推动下以最高效率进行着,避免了普通家属可能面临的无措和奔波。
等一切折腾完,给老太太安排好住院床位,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一夜的奔波、紧张和高度专注,让所有人都精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