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卜算子慢(一) 你脖子怎么流血了!……(1 / 2)
第69章卜算子慢(一)你脖子怎么流血了!……
月色如银,夜晚的京城不算昏暗,家家户户门口点着灯,卢月照按着记忆中的路线拐进了一处小巷,巷子里逼仄,加上此刻无风,有些闷热。
不远处巷子尽头灯火明亮,卢月照在门前停下,待自己呼吸平稳些后,她擡手去敲门。
很快,里面传来了匆匆的脚步声,门被打开。
“卢姑娘!”张泉有些惊讶,“卢姑娘是有重要的事来寻我家大人吗?”
卢月照点头,“你家大人在家中吗?”
张泉摇头,说道:“大人现在还未归家,最近刑部事多,常常是通宵办案,回家的次数不多,大人大多数时候就是直接和同僚们在刑部的官舍内休息了,眼下天色已晚,不知今晚是否会回来。卢姑娘若是有急事,可以告诉小的,小的这就去刑部跑一趟寻大人,若大人不在刑部,那等大人回来我一定第一时间告知他!”
卢月照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无妨,还是等庄敬哥不忙回家时再说吧。”
一来今日卢月照只是在吴府见到了李康泰的手下李六,尚且没有摸清楚李康泰和吴府的关系,二来这件事毕竟还是由自己来告知张庄敬为妥。
卢月照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对了,你家老夫人在家吗?”
她想到自从进京,还没有见过张庄敬的母亲葛氏,卢月照总共也只见过葛氏两回,第一回见是在东庄村,那时侯卢月照也还小,不过八九岁,葛氏在年节前带着家乡特产来接张庄敬回家。第二回便是五年前,那时候张庄敬要调回京城,临进京前张家母子特意来到东庄村来看望卢齐明。
印象之中,葛氏的面容是有些严肃的,尤其是在面对她的儿子张庄敬时,但是卢月照对葛氏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她见了自己总是笑得很和蔼。
“我家老夫人最近还是在城外寺庙里住着,不过我听大人说,最多也就两三日吧,老夫人也便回来了。”张泉回道。
卢月照点头,“好,那我便先回去了,等大娘回来我再上门拜访。只是,还望小哥等见到庄敬哥后,等他方便时来家中寻我,我有事要告诉他。只不过每逢单数日子的下午我不在家中,还望一并告知。”
每逢单数日子下午的两个时辰,未时至申时,卢月照会按照约定去往吴府为郭氏授课。
张庄敬官衙忙碌,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到时候让他去寻自己会省去来回传话的时间。
“卢姑娘放心,等大人回来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他,姑娘安心在家等待便是!”张泉回道。
“多谢。”
“姑娘客气!”
离开张家后,卢月照不再耽搁,赶忙返回家中。
她午后便出了门,没想到一直到月上梢头才回到家中。
几十步外,卢月照远远地就看到自家门前也亮着灯火,夜里黑暗,更显灯火明亮,昏黄的光影,照得她心中暖暖的。
卢月照一直到了此刻心中才算安定下来。
虽说这处小院是她租赁来的,不过是为了能够和旗儿一同有个落脚之处,可是在这几乎举目无亲的大魏京中,这方小小院落却承载了她最后的坚定与温柔,每每回到家中,她的所有压力与不安,恐惧与迷惘,全都会一散而去。
再加上有了香雪一同陪在她身边,卢月照久违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这是自从祖父卢齐明去世之后她久违的感受。
只不过,在异乡的很多次夜里,卢月照时常会想,祖父不在了后,她的丈夫,那个东庄村村民们口中她曾经无比深爱的男人“清明”,是否也会如此刻一般曾经带给她支撑与慰藉,就如此时门外亮着的灯笼一般,在黑夜之中给她温暖,为她照亮回家的路......
应当是的吧。
有风吹过,在初夏里散去微热,卢月照偏偏红了眼。
可是,清明,你也不在了呀。
擦去眼角的泪水,卢月照进入家门,随后将门反锁。
穿过小院,正屋里亮着灯,卢月照快步上前轻轻推门而入。
听到声响,香雪从里间出来相迎。
“梨儿姐,你回来啦!”香雪的眼睛亮亮的,“你可算回来了,姐姐你用过饭没?”
卢月照摇头,“还没,你吃过了吗?”
两人一同往里间走去。
“我吃过啦,旗儿也吃过了,现在他正睡着呢。”香雪说道,“姐姐你不知,今日一下午不见你,旗儿哭闹了好久,带他这么久我从未见过他这个样子,想来是想娘亲想得紧了。”
卢月照小心翼翼坐在床边,夏日夜晚热,旗儿只穿了一个小肚兜,上面绣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这肚兜还是在卢月照东庄村时,邻居陆家婶子给做的。
那时候卢月照还在月子里,陆家婶子几乎每日过来帮她看孩子,卢月照闲来无事就想着给旗儿多做些小衣裳,可陆家婶子说什么也不让,说是怕她月子里做针线活儿伤眼睛,转头,陆家婶子自己拿起针线给旗儿一件又一件地做着衣裳,整个月子下来,给旗儿做了十多件小衣裳小鞋子,样样精细。
“梨儿你可别觉得我做的多,我和你说就这还远远不够呢,小孩子家家一天一个样,很快衣裳就小啦,娃娃也很快就长大啦!”陆家婶子的双眼笑成了一条缝,手上拿着一个布老虎,一边逗得旗儿咯咯笑,一边和卢月照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