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格格多子多福(三十二)(1 / 2)
第32章格格多子多福(三十二)
弘时愣了一下,皇阿玛怎么走得那样快。
再一看,周围臣子不似从前恭维他,在退朝之时都恨不得离他远些。
原先跟他颇为亲近的臣子都脸色勉强,“四阿哥,您和万岁爷始终是父子,您还是好好跟万岁爷求个……罢了罢了。”
说罢就长叹了一声。
既然是父子,四阿哥就不该跟万岁爷反着来,说什么奸人陷害,廉亲王哪是被什么奸人陷害,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若是十四爷此时此刻登基为帝,廉亲王似怡亲王般位极人臣,十四爷党派跟四爷党派逆转过来。
被打压的人只会是万岁爷,而作为万岁爷子嗣的四阿哥,日子怎会过得如意。
四阿哥连这点都看不清,他们先前将身家性命、家族前途都抵押在四阿哥身上的做法是不是错了,一个对政局反应不灵敏的皇子,比任听任说没有主见的皇子更为可怕,后者至少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听得进人话。
而前者不但听不进人话,还擅作主张,依着性子行事。
弘时不解,他带着满腹疑惑和不安去了钟粹宫。
若是皇阿玛打他骂他也好,就这样莫名冷待他,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憋屈和难受,总感觉皇阿玛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那些朝廷臣子更似见风摇摆的墙头草。
好似一瞬间他就被所有人放弃了。
可这怎么可能,他可是皇阿玛钦定的世子爷,除了他,谁还能当上皇太子。
宋氏没有听闻早朝发生的事,她整日困在宫苑之内,以她的能耐也打听不了朝廷之事。
见弘时过来请安,她满脸笑意,“弘时,过来陪额娘说说话,额娘准备了你最爱的点心。”
宋氏几乎每日都给小儿子做思想工作,就怕他莽上去为十四爷党派的人说话,她前世困于后院宫苑,对李氏儿子的事不大清楚,只知道弘时是因为给廉亲王求情才落得一个过继给廉亲王的下场。
因此她每次对上弘时都说万岁爷英明,说八爷党是罪有应得。
只是弘时每日听着她的告诫,又看周围臣子对廉亲王离得颇远,起初是相信额娘和皇阿玛的,认定廉亲王被打压是理所应当之事,何况皇阿玛给八叔和硕亲王的爵位,便是这世间最宽容的帝王了。
但直到他看到八叔战战兢兢,只想保全自身,而皇阿玛仍旧不依不挠想要找八叔麻烦,额娘一如以往在他耳边说着八叔的坏话,他实在忍无可忍,逆反心态一起,从前看八叔种种不喜,一瞬间转变成了对八叔的怜悯。
有多厌恶就有多怜悯。
这就是他在朝廷上站出来给八叔求情的缘故。
他掩下万般深思,到嘴的话咽了回去,额娘看八叔不喜,一定不会支持他的举动的,他何必自找不快。
况且额娘总是说起朝廷之事,后宫不可干政,额娘是彻底忘记了这话啊,等他日后登基,额娘是不是还打算插手朝廷之事。
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对额娘关心政事的不满,弘时始终没跟自己额娘说起这事,也就错过了最佳挽回时机——
倘若宋氏得知了,必然会想尽办法向皇上求情,说弘时是被她影响才说出那般话。
这样给皇上留下的印象反而是弘时心软,被宋氏说动,念及亲情才特地求情,有调/教过来的可能,而不是弘时蠢得以一己之见给廉亲王求情。
皇帝一旦认定这个儿子朽木不可雕,放弃培养弘时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
彼时,看在父子情份上,皇帝就当没听见弘时说的那话,也确确实实将弘时继承人的身份给否定了,反正他儿子多,不愁挑不出一个合适的。
下朝后,雍正帝就去承干宫看了皇后。
多年夫妻情,皇后身体虚弱,他盼着皇后快快好转。
“皇后,你好些了吗?”
皇后叹气,“妾身这身子也就这样了,不过妾身比昨日精神,再过几日,应该就好全了。”
雍正知道皇后是在安慰他,太医说皇后身子大不如前,这些日子不见有好转,怎会眨眼功夫就好全。
但雍正也不可能说出泄气话,将太医记录的脉案看了一遍,细数上面的中药材,他对中医之事不甚了解,但补身子养身子的东西勉强能看懂,心里也有几道养身子的方子。
一一用方子上的药材对上脉案上开的药,他心里大概对皇后身子情况有个数了。
“万岁爷,妾身无事。”皇后笑道,但语气虚弱,脸色苍白,怎么看都不像是无事的模样。
“今日李妹妹又过来照顾本宫了,现在在偏殿歇下,万岁爷可要去看看李妹妹?”
“贵妃也来了。”雍正帝叹了一声,“过会朕就去看她。”
皇后点头,突然提起,“万岁爷,李妹妹毕竟是三位公主生母,妾身记得孝懿仁皇后为皇贵妃时,皇阿玛将佟氏满门擡旗,入佟佳氏一族。”
她眯了眯眼,“李妹妹帮妾身协理后宫多年,妾身斗胆说,李妹妹也算是无皇贵妃之名,有皇贵妃之实了。”
换做身体好时,皇后压根不会提这种话,但她身体不好了,提这种话便是理所应当之事,况且她没有儿子,又不是为了扶持家族,犯不着是干政之举。
她总要为继后之事做打算,将这事半遮半掩跟万岁爷透个低,皇上该明白她意思了。
何况离继后,除了贵妃还有谁合适?
就万岁爷这每每临幸妃子不用三四回就能让妃子有孕的情况,还有五十个儿子,三十多个成年子嗣,这宫里的妃嫔都有子!立哪个为后都不合适。
要是觉得贵妃身份不高,不堪为后。
可皇子们大多长成,这突然来个名门贵女进宫为后,看似不错,但等那名门贵女生下阿哥后,皇上是要将嫡子封做皇太子,还是从皇子中挑选继承人?
哪个都不行,若将嫡子视作继承人,皇上年纪大了,一旦驾崩,嫡子以少年之姿即位,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如何压得住政局,退一万步来说,或许嫡子天资聪颖,能稳得住局面,似先帝八岁登基,照样将天下稳住了。
可皇上的嫡子面临的不止是这种局面,他还有五十个已长成的兄长,他们会甘心一个稚儿压在他们头上?但凡有能力的,都不会甘心的。
都是皇子,凭什么他能坐拥天下,而他们只能当个闲散宗室,皇后也算过来人了,当初看着皇上在太子被废时起了争夺皇位的心思,万岁爷绝对清楚身为庶子对上嫡子的不甘。
所以名门贵女为继后这事想都不用想,皇上不会考虑的。
而从皇子中挑选继承人?皇上怕是要耗费极大心力了,抛开二十二个双生子不说,也抛开宋氏那两个被废掉的儿子不说,皇上也还有二十六个阿哥细细察看,在这之后,皇上可能还有要出生的子嗣。
这些皇子不会坐等万岁爷细细挑选,他们会争会拼,会在她去了后想尽办法为自己生母争来荣耀,位高一等,唯有这样,他们的身份才会慢慢拉开距离。
嫔位之子和贵人之子那是两个身份。
妃位之子和嫔位之子又是两个层次,更不用说妃位之子跟贵人之子的区别了。
到了贵妃这个层次,贵妃之子可以藐视一大众宫妃之子了。
先帝在给各皇子封王时,都是优先给妃位之子封王,那些生母身份低微,序齿靠后的皇子,连一争之力都没有,皇上作为四妃之子,不会不清楚,当初皇上在还是贝勒时都能笃定先帝会同意自己请封第二个侧福晋,这就是四妃长子的自信。
而在这之上的后位,后宫妃子没资格当上——有资历的不似贵妃是潜邸侧妃,有家世的又没有资历服众,还不如贵妃位高。
不过说来说去,皇上要是不立继后也行。
皇后心情微妙,只要皇上不怕后宫没有人压着,底下人斗个你死我活就好。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就是这个道理了。
皇帝顿了一下,显然对这事有个想法了。
当帝王的别说是无情,但是在一些要事面前,总要以大局为重。
皇后倘若熬不过去,皇帝也想过继后人选是谁。
但跟皇后心里憋着的种种猜疑不同。
他在那一瞬间竟然想起李箐箐那年对他说的爱慕之情,若说这世间还有人比李箐箐爱他,他不信。
正如他即便想尽办法生女儿,也只是想着生女儿这事,没打算将能生女儿的妃子提为跟贵妃相提并论的身份地位,正如他宠爱三个女儿并不只是因为她们是他仅有的三个女儿的缘故,正如他将宋氏封做懋嫔,但与宋氏同为潜邸侧妃的李箐箐却封了贵妃。
他当上皇帝后,才愈发感觉高处不胜寒,但能把控大权,享受皇权,在万万人之上,他并不觉得这是问题。
但是身处这个位置,才感觉到身边人对他有真心是何其难得可贵的一件事。
李箐箐,箐箐……
雍正得承认,李箐箐是他为数不多的私心。
以至于他明知李箐箐身份不够,即便擡旗擡进满洲旗,也仍有人觉得她当上皇后不够格,只是那都不是问题,他觉得适合就好,只是眼下不适合谈这事,皇后还待养好身子。
见万岁爷不吭声,皇后对这事十拿九稳了。
不说话就表示在犹豫,要是皇上毫不犹豫就拒绝了,那才毫无希望。
“万岁爷,妾身有一事相求。”
“皇后你说吧。”
“妾身身子不好,操持后宫宫务成了难事,不得已将这些事都抛给李妹妹,还请万岁爷给李妹妹暂提身份,好让众妃服气,往后几年,这后宫宫务得靠李妹妹把持了,没有身份,步履维艰。”
雍正没直接答应,“让肃妃和吉嫔行协理后宫之权吧。”
皇后点头,“这样也好。”
后宫不得干政,皇后不会傻愣愣非得执拗跟皇帝反着来,皇上这次不愿,但是明显松口了,那下次总能行的。
她说什么都得将贵妃身份提到皇贵妃,等她一去,贵妃就只能是继后。
她这些日子不止一次两次在贵妃面前提起弘晖了,贵妃必然明白她的意思,有些话不必说得太透,贵妃聪慧,上回亲自去御膳房做来一盘子孙饽饽,在她提起弘晖时递给她。
这事在她们心里早已是公开透明、公平交易的事了。
待万岁爷去寻贵妃时,皇后仍在思绪自己有什么办法能帮贵妃提提名声、身份,海珂紧皱眉头,“娘娘,方才您可发现了?”
“发现什么?”皇后一愣,回想万岁爷方才说过的话,总算反应过来,“你是说万岁爷让肃妃和吉嫔帮忙,但只字不提懋嫔。”
这不应该啊,即便懋嫔再不受待见,也是个嫔位。
这些日子因为子嗣过多,她都感觉到万岁爷明显对弘时越发重视了,甚至还有晋封懋嫔的心思。
所以皇上不可能突然对懋嫔不待见,原因只能是弘时惹出祸了,要不就是懋嫔惹怒了皇上,可后宫之事都会传进她耳中,她没听说懋嫔有动静,所以罪魁祸首不会是懋嫔。
“去查查看今日朝廷发生何事了?”
“是,娘娘。”
偏殿,兰箐箐见皇上过来,喜上眉梢。
“万岁爷,您怎么过来了。”
“嗯,过来看你。”雍正看着李箐箐高兴又紧张的模样,心道果然每次都这样,贵妃见到他总会下意识高兴。
这模样以前看了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也算是被贵妃感染,见贵妃笑,他心情大好。
便是弘时在朝廷上说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话,此时此刻,过眼云烟,不算大事。
“皇后病重,这宫苑之事都交给你了。”
“能让皇后娘娘安心养病,妾身乐意之极。”兰箐箐不敢居功,一双眸子好似盈盈秋水,注满温情。
雍正挺喜欢贵妃这双眸子,不管历经多少岁月,看向他永远是最初的澄净。
说起来,皇后跟他多年夫妻,贵妃何曾不是同他有了三十多年的夫妻情,他直言道:“皇后请求朕封你做皇贵妃,你是朕潜邸侧妃,这些年协理后宫,没有皇贵妃之名也有皇贵妃之实。”
皇帝直接套用皇后的话,“不过朕得将你皇贵妃之名落实了,肃妃和吉嫔暂当协理后宫之权,若是你觉得宫务过多,朕再让几个满洲旗的贵人过来帮你。”
“万岁爷,妾身荣幸之极。”兰箐箐也只惊讶一瞬,心道皇后娘娘真给力,便欢天喜地接受这个结果了。
……
在贵妃过来感谢她之前,说实话,皇后还以为万岁爷拒绝她的请求了,结果皇上是同意的同时想出更周全的办法——让两个年轻主位帮忙干活。
皇后好笑不已,“什么时候万岁爷还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话了。”
还说什么让肃妃和吉嫔协理后宫,当时协理后宫的是贵妃才对,她那时还以为万岁爷不满了,要分了贵妃的权,好在不是,白费她虚惊一场。
海珂担心道:“娘娘,您是中宫皇后——”
“本宫知道。”皇后打断了她的话,“即便被架空权力也无碍了,本宫这一生了无遗憾,最大的遗憾也将在贵妃接替本宫身份时彻底得到弥补。”
外人看是贵妃占了她便宜,可没有贵妃,她的身子撑不了更久,主动让权还能让贵妃记着她的好。
再者,她信贵妃。
就这一个‘信’字,就难得可贵了。
贵妃担得起她的信任。
……
不久,圣上颁布圣旨封李贵妃为皇贵妃,暂摄六宫事,李氏是大清首位以皇贵妃之位掌管后宫之权的宫妃。
尤其是在皇后还在世的情况下,但这事是皇后主动提的,其他人虽有别的小心思,但朝廷之上无人反对——
难不成反对了就能让其他有子的宫妃成为皇贵妃,那不可能。
就连女儿为妃、有一个皇子外孙的年羹尧也不敢多说一句,皇后是中宫之主,是大清最贤良淑德的女人,她敢提将李贵妃封皇贵妃,就足以表示李贵妃人品贵重,担得起皇贵妃身份。
即便李贵妃出身汉军旗,家中父兄不顶事,有皇后这一言,就足以抹平家世上的差距了,况且李贵妃并非只靠皇后这句话,她确确实实帮皇后协理后宫多年,还有三位固伦公主傍身,是潜邸侧妃。
换做康熙初年,侧妃也算是妻子了,而皇贵妃是副后,李贵妃当上皇贵妃也算是正当之事。
因此朝廷臣子还挺喜闻乐见的,年羹尧更是在朝廷上夸赞皇贵妃是天下女子的楷模。
反正只要不是有子的宫妃坐上皇贵妃之位就好,他还盼着外孙继承皇位呢。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今日被皇上提起要封皇贵妃的人是懋嫔,估计这么和乐的场面就不多见了。
弘时心里不是滋味。
他额娘也是潜邸侧妃,还是第一侧妃,李贵妃就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有,凭什么越在额娘之上,但皇阿玛言之有理,李贵妃确实一直帮皇额娘分忧。
额娘也够不争气的,有他们三个儿子就以为百事无忧了,若是额娘能讨皇阿玛欢心,他就不至于只是为八叔求情就被皇阿玛冷待到现在了。
他已经后悔那日冲动之下给八叔求情了,可他这也是少年本性,疾恶如仇,皇阿玛怎么就不明白。
难不成皇阿玛那些日子对他的重视是假的?
说到底,弘时能不顾一切由着自己性子来求情,还有一个重要缘故,皇帝当时对生下五十个儿子的事实备受打击,对生女儿没了心思,外加皇后病重,让皇帝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事了。
这时候曾经为世子的弘时就浮现在皇帝眼前了。
结果皇帝还没对他重视十来天,他就一股脑给廉亲王求情,这下得了,捅了马蜂窝,想全身而退,想恢复到从前皇阿玛对他的重视,一切成了空话。
……
李贵妃封皇贵妃的消息不出意料让众妃默然。
懋嫔即便心知肚明皇上对她无宠,只是看重弘时,此时此刻,她仍是悔恨不已,若是当初她别做得太绝,是不是现在被皇后提为皇贵妃的人就是她了,是不是当初她还念着她的女儿,让女儿投胎到她肚子里,现在被万岁爷重视的人成了她。
皇贵妃啊,上辈子李氏抵达不了的高位,这辈子居然因为她的算计成了,她越是想到李氏因为她调换子嗣的做法获得多少好处,她心里就妒忌到无以复加,那都是她的,皇贵妃之位是她的,三个固伦公主也是她的。
心里煎熬了半日,懋嫔才堪堪找出一个借口安慰自己,这辈子李氏也就只能成为皇贵妃了,她不一样,她会成为圣母皇太后,百年后被儿子追封为皇后。
现在李氏再风光,百年后还是后人眼中的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