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沈青瑶解疑惑(2 / 2)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沈青瑶,语气郑重而恳切:“沈探花,你祖父沈括乃是我大宋少有的奇才,其《梦溪笔谈》藏着格物致知的精髓。
朕希望你能继承祖父遗志,坚持格物致知、注重实践,切勿埋没先辈心血,更要将这份治学精神发扬光大,为我大宋效力!”
沈青瑶闻言,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双膝跪地,声音带着哽咽:“臣女遵旨!臣女定不负陛下厚望,不负祖父期望,以格物之学报效大宋!”她重重叩首,额头触碰到冰冷的金砖,心中满是振奋——祖父的学识终于能被陛下重视,她的坚持没有白费。
“起来吧,退下吧。”
赵翊温和地说。
“谢陛下!臣女告退!”沈青瑶缓缓起身,倒退着走出大殿,脚步轻快了许多,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李公公见探花退下,再次高声唱名:“传——殿试第四名曾博文,觐见——!”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微胖、身着蓝色儒衫的青年快步走入,约莫二十岁年纪,圆脸,眯着一双笑眼,看起来十分憨厚。
他走进大殿,先是好奇地扫了一眼殿内陈设,随即反应过来,慌忙跪地磕头,动作略显笨拙:“臣、臣曾博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带着一丝紧张的颤抖,额头因慌乱渗出细密的汗珠。
赵翊看着他憨厚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语气温和:“平身吧,无需紧张。”
曾博文闻言,如蒙大赦,缓缓起身,双手紧张地攥着儒衫下摆,眼神躲闪,不敢与赵翊对视:“谢、谢陛下。”
他心中暗自庆幸,刚才差点因紧张失礼,虽在殿试中答对六道题夺得第四名,可面对帝王威严,还是忍不住心慌。
赵翊看着他局促的样子,温声道:“曾卿家在殿试中表现不俗,可知朕为何开设恩科?”
曾博文愣了一下,随即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回道:“回陛下,臣以为,陛下开设恩科,是为广纳贤才,振兴大宋。”
“说得好。”
赵翊点头赞许,“朕要的不仅是能熟读经书的儒生,更是能脚踏实地、注重实践的能臣。
你在格物类试题中表现尚可,日后为官,需多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将所学付诸实践,切勿空谈理论。”
曾博文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用力点头:“臣遵旨!臣定当脚踏实地,多做实事,不负陛下栽培!”他虽紧张,语气却十分诚恳。
“退下吧。”赵翊挥了挥手。
“谢陛下!臣告退!”曾博文再次躬身行礼,倒退着走出大殿,直到殿门关上,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
“传第五名李存优觐见!”
……
“传第六明冯绍兴觐见”
……
“传第五百八十名孙山觐见
”李公公声音依序响起。
殿外的唱名声此起彼伏,考生们一个个走入大殿,或紧张局促,或从容自信,或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