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762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五》

第762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清思诗五首?其五

江淹

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

草木还根蒂,精灵归妙理。

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

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

《清思诗五首·其五》赏析

《清思诗五首·其五》是江淹对道家思想深入探寻与感悟的诗篇,通过独特意象与表达,展现对至道追求的思索。

一、主题思想

1.道之高深与难及:开篇“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奠定基调,表明最高道德与超凡境界难以言传和企及,体现道家思想中“道”的高深莫测与超越性,反映诗人对道的敬畏及追求之艰难的认知。

2.顺应自然与归真:“草木还根蒂,精灵归妙理”借自然现象,表达万物顺应自然回归本质的观念,体现道家追求自然、摒弃人为造作,回归事物本真与内在规律的思想,诗人借此感悟生命归宿与自然循环的真谛。

3.对道的执着追求:“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表明诗人虽深知道的幽微难测,但仍执着探索。“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以炼丹需九转及用长沙成仙典故,表达通过长期修炼追求超凡境界的决心,反映诗人对道家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二、艺术特色

1.意象运用,深化主题:运用“灵龟”“草木”等意象。灵龟象征超凡境界,草木回归根蒂寓意自然循环与归真,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地阐释道家思想,深化诗歌主题,使抽象思想具象化,便于读者理解诗人对道的感悟与追求。

2.用典巧妙,增添底蕴:“九转成”与“长沙市”用道家炼丹与成仙典故,增添诗歌文化底蕴,使诗歌在表达对道的追求时更具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深度,同时暗示诗人追求过程的艰难与对最终成就的期望,丰富诗歌内涵。

3.语言质朴,表意深刻:语言质朴简洁,却蕴含深刻哲理。如“至德不可传”“谁能测穷已”等表述,直白表达对道的认知与探索中的困惑,不事雕琢却能引发读者对道的本质及追求的深入思考,展现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

解析

1.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