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江淹《杂三言?镜论语》(2 / 2)
-解析:此句虽有缺字,但整体描绘了山中日月交替的景象。“日下”即太阳落下,“月出”表示月亮升起,一落一出,形成鲜明的时间转换。“铜峰”可能指山峰在月光或日光下呈现出类似铜的色泽,或许是因山峰的岩石材质、光线照射角度等因素所致。这种日月交替、山峰在不同光影下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变化的氛围,体现出山中时光的流转和自然景色的奇妙。
14.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
-解析:进一步描绘山中居所周围的景致。“竹色兮拂户”,翠竹的颜色清新翠绿,仿佛轻轻拂过门户,给人一种灵动、清幽之感,展现出竹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居所环境的宁静雅致。“水气兮绕窗”,山间的水汽氤氲,环绕在窗户周围,营造出一种朦胧、湿润的氛围,增添了居所的清幽和静谧,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
15.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
-解析:回到诗人自身的感悟。“味”在这里是品味、体悟的意思,“哲人”指那些具有卓越智慧和深刻思想的古代圣贤。“遗珍”指他们遗留下来的珍贵思想和言论。“折片句”即领悟其中的片言只语。诗人沉浸在对哲人们遗留下来的智慧的品味中,仅仅领悟其中的只言片语,就达到了忘却衰老的境界,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智慧的痴迷和沉醉,强调了古代哲人的思想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和滋养。
16.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
-解析: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两种不同人物行为和思想的态度。“嘉”是赞赏、嘉奖之意,“石门之埋名”可能指石门隐者这类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人,诗人对他们不追求声名,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表示赞赏,体现出对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的认同。“怜”有怜惜、同情之意,“柳子之沈道”可能指柳下惠坚守道德准则,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但其道不被当时的社会所重视,诗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怜惜,反映出诗人对坚守正道却不被理解的人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感慨。
17.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
-解析:此句体现诗人对吴伯和颜子的铭记与敬重。“书”即书写,“吴伯”可能指吴太伯,他为了成全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与弟弟仲雍出逃至荆蛮,断发文身,建立吴国,其让国的品德备受赞誉。诗人将吴伯的事迹写在衣袖上,以便时刻看到,提醒自己不忘这种高尚的品德。“镂”意为雕刻,“颜子”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和安贫乐道着称。诗人把颜子的思想像雕刻一样铭刻在心中,表达对颜回高尚品德和思想的深刻认同与敬仰,希望自己能以他们为榜样,践行高尚的道德准则。
18.筹出处之叔仲,酌言默之多少
-解析: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抉择的思考。“筹”有筹划、谋划之意,“出处”指出仕和隐居,“叔仲”原指兄弟间的排名,这里可理解为权衡、比较出仕与隐居这两种人生道路的利弊。“酌”即斟酌,“言默”指说话和沉默,“多少”表示分寸。诗人在思考何时该出仕为社会做贡献,何时该隐居独善其身,同时也在斟酌言语表达与沉默不语的分寸,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方向和为人处世方式的审慎态度,反映了他在面对复杂人生选择时的迷茫与深思熟虑。
19.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
-解析: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某些事物的深刻认识。“妙行”指奇妙、超凡的行为,“上灵”可理解为上天的旨意、神灵的意志。诗人认为,如果是那种超凡脱俗的行为以及顺应上天旨意的事情,并非仅仅通过积累学识就能够传承或做到的。这表明有些境界和行为,除了知识的积累,还需要个人的天赋、机缘以及对更高层次力量的感悟,体现出诗人对人生中一些不可捉摸因素的敬畏和对自身能力局限性的清醒认识,暗示了在追求理想和践行道德过程中,存在一些超越人力和学识的因素。
20.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
-解析:“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和学问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升降”原指上升和下降,这里可理解为在学问和品德修养上有进有退。诗人以子游、子夏为参照,希望自己在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道路上,能像他们一样,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有所收获和成长。“幸砥心而勿夭”,“幸”表示希望,“砥心”即砥砺心智,磨炼自己的内心,“勿夭”指不要夭折,不要半途而废。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磨砺内心,坚定信念,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持之以恒,不被困难挫折打倒,表达出对自身成长和坚持追求的一种期许。
句译
1.巡青史之残诰,览朱管之遗册:我细细翻阅青史上残留的帝王诏令,浏览朱笔书写留存的古老册籍。
2.惟鲁滨之一叟,信衔道而探寂:唯有那鲁滨之地的一位老者,确实心怀大道去探寻寂静深邃之境。
3.世艰险而多阻,君英明而不革:世间充满艰难险阻,而君子却英明且坚守原则不改变。
4.讲业兮齐卫,论精兮汴泗:在齐卫之地讲学授业,于汴泗之畔探讨精妙义理。
5.子之说兮义已秘,成贾郑之雄理,可黄何之壮思:您的学说义理已然精深隐秘,能成就如同贾逵、郑玄般雄辩的理论,可与黄霸、何休的宏伟思想相媲美。
6.惜古人之取才,瞰青云而靖意:可惜古人选取人才的方式,犹如仰望青云般追求高远,以求内心平静。
7.意恬怅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内心既恬静又惆怅是有原因的,此人的才华卓越,值得赞赏。
8.宪妫禹而折法,袭仁谊而求安:以妫、禹为典范来制定法度,承袭仁义之道来追求安定。
9.不嬿婉于戚施,宁踸踔于马兰:不愿与谄媚奉承之人为伍,宁愿在马兰草丛中独自艰难前行。
10.俾后生之庶士,鉴明德之音翰:使后世众多士子,能够借鉴高尚品德之人的言论与文章。
11.惟山中兮寂寞,沉忧思兮无从:身处山中倍感寂寞,深沉的忧思无处排遣。
12.石红青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石头呈现红青相间,层层叠叠;山峦浓淡有致,连绵万重。
13.日下兮□□,月出兮铜峰:太阳落下,(此处缺字难以完整表意),月亮从铜色山峰上升起。
14.竹色兮拂户,水气兮绕窗:翠竹的颜色轻拂着门户,水汽环绕在窗户周围。
15.味哲人之遗珍,折片句兮忘老:品味着哲人们遗留的珍贵思想,领悟片言只语便忘却了衰老。
16.嘉石门之埋名,怜柳子之沈道:赞赏石门隐者隐姓埋名的做法,怜惜柳下惠坚守之道却不被重视。
17.书吴伯于衣袖,镂颜子于心抱:把吴伯的事迹写在衣袖上时刻铭记,将颜子的思想铭刻在内心深处。
18.筹出处之叔仲,酌言默之多少:谋划着出仕与隐居的利弊,斟酌言语与沉默的分寸。
19.若妙行与上灵,非积学之所绍:如果是超凡的行为与上天的旨意,并非单靠积累学识就能传承。
20.至游夏以升降,幸砥心而勿夭:希望能像子游、子夏那样在学问和品德上有进有退,有幸砥砺心智且不半途而废。
全译
我细细巡阅青史上残留的帝王诰命,认真览读朱笔书写的往昔册籍。
唯有那鲁滨之地的一位老者,真正是心怀大道,探寻着寂静的真谛。
世间充满艰难险阻,而君子依然英明,坚守原则毫不动摇。
在齐卫之地讲学授业,于汴泗之畔探讨义理的精妙。
您的学说,义理深邃隐秘,能成就如同贾逵、郑玄那般雄辩的理论,可与黄霸、何休的宏大思想相媲美。
可惜古人选拔人才的方式,如同仰望青云般追求高远,以求内心的平静。
心中既恬静又惆怅,是有缘由的;此人的才华卓越超群,值得赞叹。
以舜帝和大禹为典范来制定法度,承袭仁义之道来追求社会的安定。
不愿与谄媚奉承之徒亲近交好,宁愿在马兰草丛间独自艰难前行。
让后世的众多士子,能够借鉴高尚品德之人的言论与文章。
只是身处山中,倍感寂寞,深沉的忧思无处排遣。
石头呈现出红青相间的色泽,层层叠叠;山峦浓淡有致,连绵万重。
太阳落下,(此处缺字,难以完整表意),月亮从如铜般色泽的山峰上升起。
翠竹的青影轻拂着门户,水汽氤氲环绕在窗户四周。
品味着哲人们遗留的珍贵思想,领悟其中片言只语,便忘却了衰老。
赞赏石门隐者隐姓埋名的做法,怜惜柳下惠坚守大道却不被重视。
把吴伯的事迹书写在衣袖上,时刻铭记;将颜子的思想铭刻在内心深处。
谋划着出仕与隐居的利弊得失,斟酌着言语与沉默的恰当分寸。
如果是超凡的行为与上天的旨意,并非仅仅依靠积累学识就能达成。
希望能像子游、子夏那样,在学问和品德修养上有进有退,有幸砥砺心智,且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