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旧人归(二)(1 / 2)
第107章旧人归(二)
清晨的第一抹亮色照入武德殿的檐瓦上时,李知同清河已经立在了殿中,自打李知做了学士,早已不是申时才跟着圣人,她们如今可称得上是寸步不离。
而早早入宫,踏进武德殿的人也不止李知同清河。
“圣人,文征使君,回长安了如今正在殿外候着。”
圣人摆手,“请进来。”
李知移目,那方空大阶下便慢慢行来一人,身量高大,且蓄着胡子,正拱手于前扬声道:“臣文征,拜见圣人。”
西北的风沙,有些摧残这位尚且而立年岁的郎君。
殿上传来难抑的喘咳声。
圣人用力忍着,落在这殿中却仍是惊心。
李知不禁想,这声不止的喘咳,是为着文征使君归来,还是河间王的挑唆之言。
只见阶下的将军拱手朝上劝道:“陛下还是得看顾着圣体。”
殿中静了一瞬,文征的追问也接踵而至,“此次入长安,不知陛下召臣何事?”许是他亦觉问得有些生硬,语气渐渐放缓,“若只是为了庆功宴一事,圣人还得抓紧些操办,臣在长安待不了太久。”
他仰头,目中肃然,“河西正是关键之时,臣所谋攻夺之计正在今岁。”
与圣人一同深思还有一旁静坐的李知,她微敛目,这话是正经理由,况且此番初见,她观文征使君的待君之礼,无傲慢不敬,也无谄媚贴合,确实不卑不亢得很。
那河间王的话……
“攻夺之计。”李洵止住了喘咳,面色还带着未褪的涨红,他逼着自己稳着指节掌住面前的杯盏,“今岁,能够夺回……河西故土吗?”
阶下的文征蓦然跪于地,似乎此刻将军的一丝血性才慢慢显露,他擡起一双利刃般的眼,一字一句回道:“臣当初的所立下的誓言,该兑现了。河西尽没的记述,陛下且等今岁翻篇。”
消散的信任在此时,复又聚合在这位帝王的身上,他拍案起身,“好”字全又碎在喘咳中。
恍然间情绪高涨,身子便有些撑不住,李洵撑着案边缓了缓,才慢慢笑言:“宫宴之事,朕会叫贵妃快些去安排妥当,你且安心在长安呆些日子,只等宴毕,即刻回北庭。”
“臣,谢圣人。”
文征退出殿,李由林才寻到机会拱手,在旁慢慢开口:“大家,今日卫寂差人入宫来禀,说……”
他话一顿,望向阶下正在批阅闲章的两位女娘,与记注的林舍人相坐而对。
“说什么?”李洵手中动作未停。
李由林回过神,“河间王口中的那位柳娘在西市露了踪迹,她没死。”
“人抓来了吗?”
“没,让她跑了。”
便见殿上传来一声极其短促地笑声,而后咳嗽渐起,愈演愈烈而不止。
这方动作也使阶下心中各自不太平的三人,也纷纷转目擡头。
“陛下,忧心圣体。”
李洵面色涨红,额上青筋显露,那双有些消瘦嶙峋的手攀上案角也是抖动不止,“朕还是还是那句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越快越好!”
他的眼眸复又落到李知身上,咳声一阵急过一阵,李洵逼着自己直起身,朝她一字一句道:“李知,朕要你出宫。”
李知一怔,擡目朝上。
而与她相望的圣人,是不容推却与质疑。
即使圣人分言未说,李知心下也知晓。
她心中忽而一笑,面上未有显露只立直身,而后慢慢叉手腹前,淡声应下,“妾尊圣人旨意。”
有些权就该自己去拿,不论行到何处,不论旁人如何看,只要自己,心中清楚就好。
踏步武德殿外,苍天压城,而卷云不复。
三月风吹着湛蓝的衣摆,而腰间鱼袋也随着迈步而动。她忽而驻立,盯着手中的铜鱼符,上面刻着她的身份——女学士。
不是尚宫,不是女师,而是女学士。
她忽将这枚鱼符捏紧了些。
这是官员出入宫禁的凭证,圣人虽许她自由出宫,可自打她进来,便未在出去过。
如今这枚鱼符已赐下,出与不出,也无要守的必要了。
她因故太子卷入,也该为这位早亡的太子尽一份力。尽管圣人会选择她,或许只是因为当今世上,谁都不希望圣人在将心思花上一个故去之人身上,而她李知恰好有那些探究的心思被圣人觉察。
“李学士。”
宫道之上,低头行走的女婢皆驻足,唤了一声。
李知微点头,而后迎着这道三月微寒风,一路朝着宫外行去。
“三娘!”
阔大宫道上忽而传来一声清河的唤,李知转过身,便见筱雨是架着步辇急急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