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从白蛇传开始 > 分节阅读 175

分节阅读 1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人为难,便猜出他们是官员心态做祟,问道:“你们不会是卖不出这个面子说是拜会,其实也不过是去考监看看这名士子罢了。记住人,今后才好打交道。”

二人听了,是又好气又好笑,不是王文就在他们面前,非张嘴开骂不可。

你xx的说话吓死人

唉也是我等过于小心,真的以为是送拜帖,登门拜访呢

也是,大家都在这考场中圈着呢,就是想拜访也得出得去才行。

不过,这一开始便表达了反对意见,现在再改口回去,也开不了这个口。“王大人,他毕竟只是个士子,我等一起去,是不是太过了。”

想的很好,就是不一起去,反正大家都需要巡视考场,到时自己独自一人转一圈,岂不比现在去,要有面子得多。

徐海也说:“是啊王大人,你看我这身子突然有了恙,实在是动不了身。”

徐海这突然病得趴在床。这到底是什么怪病他本人不说,其他人也不好问。只能归为怪病之列。

徐海不是不想说他得的是什么病,而是他根本没有病。难不成告诉他们自己被神人打了而且打完之后,这屁股一点儿伤也没有。但是说没伤,却也坐不得。一坐就痛得要命。

王文仿佛有意和他们做对似的,漫不经意说道:“你以为他是普通士子”

咦莫非他还知道什么内幕不成

徐海二人做出认真倾听状。

王文也没卖关子,继续说道:“诚然他是个士子,但是却是个杀伐果断,胸有成竹的士子。”

徐海二人面面相觑,“王大人,你说的太过了”

“过”王文挑挑胡子,说,“二位大人也是饱学之士,也都赏鉴诗词。”

二人皱下眉,心说:“你这不是废话吗莫非是在取笑我二人”

王文说:“这首挑水诗,你们也看过了。这诗写的怎么样”

二人低吟着。“好”“不错”

这诗自然是极好的,如果从拍马屁的角度讲,简直是千古绝唱。

是,这诗从头到尾都是写的挑水,颂的是劳动。但是这只是字面的,以官家的文学修养,会看不出更深层的意思那李白真是白读了。

他们都能看出了,更不论官家了。

能看出来,又不露骨,说是千古绝唱,也不为过。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字面下的,他们与王文又不是同党,自然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王文知道他们的矜持,也不点破,乐得说道:“这等绝世名篇,一旦写出来了,你我舍得把它毁去吗”

毁那是恨不能贡起来。拍官家的马屁,还是用诗词这类搔他的痒的雅事。毁了才是傻子。

不看他们的样子,王文也知道他们心中想的什么,因为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科考考出了这样切题的马屁文,这简直不能用天才来形容,而是怪才,鬼才了。

王文问道:“遇到这样的卷子,你们会不取他吗”

二人摇了摇头。

不取人家马屁拍的这么好,哪个敢不取就不怕官家事后知道了,给自己小鞋穿吗

“可这样的诗文,这个士子却毁了”

再次提到这点,徐海他们也不得不深思了。为什么

嘶“莫非是这士子揣摩了官家的心思”

这可不得了。这可是揣摩意。整个大宋朝没几个人会的,更不用说做到了。君不见这大宋朝就一个蔡京吗如果他真能揣摩出意来,那是要拜访一下了,而且是马。

不是马,难不成还等到人家到了蔡京那一步,再拜访吗真到那个时候,恐怕就不是他们想拜访可以拜访得了的。

文人的自尊矜持什么的,都是浮云。这屁股也不疼了,立即起了身。

谁也不想比谁迟。这一旦迟了,便有了先后之感。

王文见他们总算明白了,这才松了口气。老实说不是怕他们事后反应过来,得罪同僚,王文早自己去了。

摧摩意。在这时代官的不传之密。不见诸葛卧龙一份文官个性都是宝吗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宁采臣是个穿越者,而且还是个参加不知多少后世中考、摸底考、高考的学子。

在后世,任何考生想拿高分,都要揣摩出卷者的心意,他的考点何在

举一个简单不占字数,众人皆知的例子。

后世小学考卷有这么一题,填空,雪融化了,答:“化成水。”满分。答:“春天来了。”零分。

这样苛刻的制度下,哪个想在学业有所进步的学子,敢不好好揣摩出卷人的心意。

这方面不是天赋,是长达十几年的训练结果。从这方面说,古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只要揣摩一个意,便够了。他们的人生是幸福的。

而更多的人却根本不用去揣摩意,人家玩的就是个性。不然,哪儿来的魏晋名士。

相比较而言,现代人就悲惨多了。只想想那么多的考卷,每一张考卷背后的出卷人又有多少走入大学,步入社会,又有多少意需要揣摩

宁采臣后世时也是递过入党申请的,只是没有通过。原因只有一个,一个短句,“国家天下事”,他写成了“家国天下事”。

一个把家放在国前面的人,还想入党等你思想觉悟高了,再说

这话扯远了,只是想给在写入党申请的同学提个醒,不要步入这前车之鉴。

三位主考没有直接奔向宁采臣的考监,而是巡视一样,不缓不慢地走着。

只是三个主考官一起巡视,这事说多诡异有多诡异。简直是刺激考生们的心脏。

一开始,徐大人还好。但是灵魂的伤痛哪儿会那么容易好,每走一步便痛彻入骨,额不断渗出冷汗来。

其他二人看到他的不妥,实在是想不出这是什么怪病。而且他们还不能劝徐海回家去养病。

一次监考,便是座师之名,这收到的弟子,这政治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单单一个,学生弹劾老师会被认为背叛,便是极大的的处。更不用说政治立场,老师与学生的一致性,否则同样是背叛。

一个考官之位,都会有人抢破头,更何况是三个主考之一。

真说让某人回去的话,那是要成为政敌的,今后是必然不死不休了。

劝回去养病不行,考场配备的医官又查不出他的病。王文二人不得不更改计划。

本来是想巡完一半,再去宁采臣那儿,这样才不突兀。可是现在为了同僚之谊,一排考监的一半都没巡完,便直奔甲排而去。

丙排的考生在松了口气之余,也在暗暗猜测,甲排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需要劳动三位主考的大事发生了吗

不是大事发生,而是比大事更大的事。

一开始,宁采臣在他们眼中只是出彩,只是救命符,但是现在,他们却是怀着去面见未发迹前的“蔡京”的心情去看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