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5(2 / 2)
他们小心又轻缓,唯恐惊动了宁采臣。
按规定,主考官关注某个士子,这个士子是需要站起,双手下垂,以示公正的。
但是三位主考打破这从真宗朝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差人想提醒一下这位士子,三位大人来了,也为他们所制止。
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文人士大夫的高贵与优雅。
这形态,宁采臣显然是满分的。古往今来,多少科场豪杰倒在了这长相之。
当今官家对美的追求,更是近乎苛刻。宁采臣的长相却让三人不断点头,有了点他头名的念头。
这长相,点了头名,也不会因长相而被刷下。他们自然心中有数。
他们不想惊动宁采臣,但是宁采臣又岂会发现不了他们。以宁采臣现在的耳聪目明,百米之外,他便发现了他们要过来。那么急促的脚步声,想不注意都难。
只是要抬头吗
恍惚间宁采臣似乎记起,昨夜他忘记在脸显现幻道了。
这判笔可勾阳人生死,但也不是随便勾的,有功加寿,有过减寿。以徐海的作为,宁采臣以为他死定了,也就不浪费精神力,以本来面目对他。
只是谁又能想到,一场杭州大瘟,他这动口的比自己这出钱出力的功德还大。这便是官与民的差别。民,只能一件件去做,一个个去救;官,却是一张口,便是一大片地方的百姓同时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要不要抬头
宁采臣边思考着,边手中煮起了茶具。
他的卷子是做完了的,那么简单的几个字,也没有检查的必要。而且他相信自己给的答案就是后世的最佳答案。
这幅画他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他却听过。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只见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有错吗没有。无论是道理,还是历史记载,都确实无误。那还检查什么。
可是也不能就这么闲着煮煮茶,打发打发时间,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一切落在一开始便往那方面判断的人眼中,立即变得与众不同。
这是煮茶真的是煮茶。
宋徽宗现在还年轻,所以他的茶艺还不是那么出名,与成功编著了茶论后,更加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只要是他身边的人无不知道当今官家喜茶,为此甚至派出宦者外出学茶。现在他身边叫黄锦的太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皇帝尚且评茶论具,群臣也就趋之若骛,一时间,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纷纷效仿,以烹茶品茗为时尚,而且挖空心思地弄出花样来品茶、煮茶、论茶,甚至是斗茶。
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迎合意。不过在没有大观茶论,这本赵佶以帝王之尊,编著的茶经面世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煮茶饮茶的手段是否入得了官家的手眼。
现在好了。天幸送宁采臣这士子来,熟知意的他,一定极懂官家的饮茶之道。
所以,他们不仅忘了来意,更是极认真地看着宁采臣,以图偷师学艺。
偷师学艺太过了
过
如果你试试领导找你喝茶,并且领导还亲自为你倒茶水,你双手捧过,还没喝。领导便皱眉摇头的走了。
只要是有类似的经历,便能体会出他们现在的心情了。
作为士子不会喝茶,在本朝绝对是极丢人的事。对官员,则是能不能再进一步的问题了。特别是他们这类吃过官家亲手茶的。
宁采臣不想理他们,只能把极大的心力放在茶。
他回忆着黄锦煮茶的全部过程,那种行云流水是极美的。
只看他的动作,三位主考便眼前一亮。无不在心中呐喊这是宫中茶黄锦煮茶,他们也是见过,根本就一模一样。绝对要看好了记住了。
茶,刚煮出来,宁采臣便倒了。不是茶不好,而是眼界开阔之后,他觉得黄锦的手法有着做作,与媚。实在比不粉衣的手法。那么清灵与飘逸,才是无拘无束的神他中茶。
在三位主考官想问问他,这么好的茶,他为什么倒了时。宁采臣又动了。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煮茶,却不仅仅是行云流水。
具体是什么他们说不来。他们只觉得自己离了考场,飘云端,三五好坐而论茶,无拘无束,放荡得有如魏晋名士一般。
卷四:序战第289章、最后一场
更新时间:201281022:29:34本章字数:5975
全文字无广告第289章、最后一场
这是茶,这才是自己要的茶。全文字无广告
想在徽宗朝做一个成功的文人,便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高俅的球,蔡京与赵佶的文化情感交流这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做事无所顾忌。
可是宁采臣。诗词也好,书画也罢,都是抄的。一次两次还好,但是只有与赵佶有过深谈才会知道。在面对赵佶这类顶尖文人时,自己的浅薄。
这不是说错话,也不是赵佶揭穿了他抄袭的本质。
而是一种直觉,一种到了那种境界的大师气度。模仿不了,仿制不出。见了,也便知道。
就象是修士间道行的定位一样,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
粉衣的茶艺不知道是哪个修真时代,那份天然,那份空灵
仅仅是加入了,便有一种升华,一种回归的触动
看了,便知道这不是人间的茶艺。
来了,便是来了,无须隐瞒。隐瞒便是对心的不真,是一种退缩。
“三位大人,请尝尝我的茶。”宁采臣微笑着,一人斟上了一小杯,袅袅茶气绕而成形,似鸟似走兽,自有一份真在其中。
这样的茶没人可以拒绝,更何况他们本就是偷师者,这师的技艺,他们自然想尝试一番。
三人来到近前,一人一杯,不多不少。
正当他们取走茶具时,徐海猛然看到宁采臣的长相,一脸的惊慌失措,连茶具都拿不稳。掉落的茶具,宁采臣接在手中,轻轻放在案桌上。“大人,请品茶。”
对,品茶。
惊恐不安的心情,他正需要茶。
不会的,他不会是神。只是长的像,对,一定是这样。这世上哪儿有神会参加凡人的科举。真是自己吓自己,一个长得像的人便吓住了自己。不该,真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