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2(1 / 2)
还吃青稞呢你为什么不去买”
“是,大人。”
“是什么是”
“去买青稞。”
宁采臣差一点让他气死:“不用了打今儿起,所有俘虏一律稀饭咸菜他,比老子以前穷的时候吃的还好”
军将们本来是在发呆,宁采臣一句“他”粗口,瞬间便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宁采臣的好感度是噌噌噌直往上升,差点爆表。
文人骂他们这些军汉什么,不就是语言粗俗吗宁采臣爆粗口,他们不仅不觉得粗俗,反而觉得亲切。
关系近了,自然要交浅言深。
“宁大人,只吃稀饭是不是惨了点”
宁采臣看了看这开口的军将,白白嫩嫩的,怪不得马可波罗会在书上说这宋朝的城门官都比欧洲的国王吃的好,原来根结在这儿啊
汴京人实在是“太富”了
“惨有多惨饿不死就成。老子以前比他们惨多了,三天两头吃不饱饭。”
宁采臣虽然在训人,但是他一口一个老子,却并不让军将们感到反感。
让一个文官暴粗口有多不容易,他们这些汴京的军人是深知的。宁采臣暴粗口,他们绝不会以为宁采臣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状元、陛下身边的人,天下名士
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个喜欢暴粗口的人呢
宁采臣越是这样,他们与宁采臣越是贴近。
“宁大人,我们是担心官家”
“官家那儿自有我去说。换,现在就换。荤油炒青菜给咱们的军士,把咸菜给他们。我就在这儿看着。”宁采臣大声说。
实在是太火大了,西夏人是什么
虽然历史书写者对他们全是同情的口吻,但是这掩盖不了西夏人的本质。
对外掳掠、贩卖人口,以及奴隶占有制。
单单是宋初十余年间,西夏人对汉地的掳掠,掳去人口、牛羊以万计。
这是他们的本质,就是现在西夏贵族也拥有大量汉人奴隶。
不是因为这些汉人的存在,宁采臣是绝对不会同意释放他们的。西夏人就和鼠尾巴野猪皮一样,人口稀少,杀一个少一个。
现在竟然让咱们自己人吃没有油水的菜,反而对群俘虏这么好。
宁采臣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看不出来对群俘虏这么好,有什么多么重大的战略意义。
除了能让外国人口头上表扬你两句外,该打你,还是要打你。
宁采臣坚持这样干,军将们只有让步。虽然宁采臣不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但是宁采臣是文官,而且还是知制诰,是官家身边的近臣,这就足够了。
见将军们点头,伙厨立即说:“宁大人,小的这就差人去买米。”
“买什么米”
“可是大人,库房的米不够二万多俘虏吃的了。”
“真是笨死了咱们的人不是多分了三个馒头吗他们肯定吃不完,剩下的米饭啊、馒头,添上一些水,烧把火,煮开它就是了。”
这也行
伙厨为难了。
汴京啊这可是大宋的形象。
他们接待西夏俘虏不是一年两年了,咱们可是天朝上国,物资丰富,地大物博,为了最好地表现这点,杀猪宰羊也有过,可就是没有过这么寒颤人的。
卷一:我叫宁采臣第419章、内忧外患
更新时间:201210721:44:06本章字数:9863
第419章、内忧外患
华夏人怎么能对外国人不好呢这太丢人了,丢尽了华夏人的面子。可是宁大人就在这儿看着
宁大人可是天上的星宿,更是文人中的大官,官家近臣,哪儿是自己这小小的伙头惹得起的。
偷眼看看将军们,哪一个也不发话。
其实将军也很奇怪,这宁采臣宁大人到底是对这西夏人有多大的仇恨,怎么会这么对西夏人,实在是太不仁道了。
古人没有人道,但是有仁道。
这对外国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要有如兄弟姐妹们的热情
当然了,这宁大人非要吝啬,他们也不会去惹宁大人这个霉头。
不为别的,单单是文官的身份,他们便知道得罪不起。
再说了,这是西夏人,又不是本国人。而他们是军人,又不是文人。
这为什么要善待外国人的地球村大道理,他们是不懂的。
这军队就是怪兽,就是用来杀戮战斗,释放人类最原始的野性,以武力恐吓守卫自己的力量。
和平时期,这股野性受到律法、秩序的约束还好。然而一旦进入了战争时期,受战争的刺激,这股野性是必然要发泄出来的。
只是不发泄到敌人身上,就要发泄到自己人身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严守纪律的军队。对内对外都是秋毫无犯。
只是这样的圣人军队太少,仁慈与野兽完美地结和太少。
这显然不是此时的大宋军队可以达到的高度。只看这些军将们没有阻止宁采臣,反而露出一副看热闹的神情,便知道他们心中有个野兽在做祟。显然他们也想看俘虏们倒霉。
这本就是人类的本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永远压制恶的一面,只拥有善的一面,那不是人,是怪物。
压抑久了,自然也就会胡乱发泄。不发泄在敌人身上,便发泄在自己人身上。
为什么历史上那些越是外战外行的军队,对自己人越是凶,便是如此。
为什么男人在外面受了欺负,回到家对自己婆娘发泄,那么凶那么狠以致成为家庭暴力,也是有着同样的原因。
将军们不说话,可是伙夫们不行。作为最下层的存在,又不是战斗人员,他们是有着极朴素的是非善恶官。
“大人,米饭剩下的不多了。”他们苦着脸抬来一个洗澡桶似的大桶。
只见里面还剩下浅薄一层的米饭。
“馒头发下去了吗”宁采臣问道。
“发下去了。”
“馒头一个没剩。”
“什么怎么会”宁采臣不敢相信。实在是这时代的馒头实在够大,一个馒头没有一斤,也有八两。就是宁采臣以自己的饭量比较,也最多吃两个就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