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风起香江(1 / 2)
袁振邦那句“我给你们顶着”,让会议室死寂的空气有了震动。
李主任的腿一软,差点没坐到地上去。
王虎和梁文辉,更是觉得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身形佝偻、满脸皱纹的老人,第一次感觉他不是什么保守派的旗手,而是一座山。
一座为这个国家,扛了一辈子风雨的山。
蔡衍明愣愣地看着袁振邦,这个年轻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分量”。
他那身天不怕地不怕的嚣张气焰,在这个老人的面前,竟显得有些可笑和幼稚。
袁振邦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
他转过身,径直走到了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前。
他拿起话筒,动作沉稳,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直接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他甚至没有多余的寒暄。
“我是袁振邦。”
他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蔡衍明,对着话筒,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命令的口吻说道:
“有个事情,我向你们通报一下。”
“一位从宝岛来的年轻人,一个爱国的企业家,要回大陆投资建厂。”
“手续,你们尽快办。政策,你们参照给港商的最高标准执行。”
“他在这里的安全,和他的投资,我来负责。”
电话那头,似乎传来了急切的、带着疑问的声音。
袁振邦的眉头皱了起来,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股金戈铁马的决断力。
“什么性质?这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这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回家!”
“你们要讨论,就去讨论。但我的意见,很明确。”
“这扇门,我们不仅要开,还要大开!”
“出了任何政治问题,我袁振邦,一力承担!”
说完,他“啪”的一声,重重地挂断了电话。
整个办公室,落针可闻。
李主任的额头上,汗如雨下。他知道,袁老这通电话,是打给谁的。他也知道,这通电话的分量,有多重。
这是在用他一生的政治声誉,在做担保。
“后生仔,”袁振邦转过身,浑浊的眼睛看着蔡衍明,眼神复杂,“路,给你铺好了。”
“你就在这里,大胆地干。”
“让所有人都看看,回家的路,到底好不好走。”
……
风波,被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式,强行压了下去。
蔡衍明被陈山按在了深圳。
他脱下了那身招摇的花衬衫和喇叭裤,换上了和工地技术员一样的蓝色工作服,顶着“和记集团商业顾问”的头衔,每天跟着王虎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转悠。
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疯狂吸收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他看到,一个命令下去,数万工人可以在一夜之间平掉一座山头。
他看到,为了几十块钱的奖金,工人们可以冒着酷暑,在工地上连轴转几十个小时,眼睛里却闪着光。
他看到,梁文辉的团队,用最原始的算盘和纸笔,统筹着一个比宝岛全省预算还要庞大的工程,竟然没有出一丝差错。
他所看到的这一切,都颠覆了他过去三十年的认知。
这个他印象中贫穷、落后、僵化的故土,正在以一种近乎野蛮的生命力,疯狂生长。
深圳的阳光,依旧热烈。
袁振邦站在那片为蔡衍明规划出的厂区空地上,看着不远处一队测绘人员正在打桩拉线。
这个满嘴“我们中国人”的宝岛年轻人,浑身是劲,操着一口嚣张的闽南腔,正对着图纸跟工程师比比划划,唾沫星子横飞。
“袁老。”
陈山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后。
“要回香港了?”袁振邦没有回头,声音沙哑。
“嗯。”
“香港那边,怕是快要不平静了。”
袁振邦缓缓转过身,浑浊的眼睛里,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英国人那个首相,是个铁娘子,刚打赢了仗,气焰正盛。她来北京,不会好好说话的。”
“他们要是在谈判桌上拿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会在谈判桌下动手。”
老人看着陈山,目光前所未有的凝重。
“深圳这片地,是你一手拉扯起来的。北京都看着。你现在不只是一个香港商人。”袁振邦的声音压得很低,“你更是个风向标。”
“他们动不了北京,就一定会想办法,先把你这个风向标,给折断了。”
“我明白。”陈山点头。
“你明白就好。”袁振邦长长地叹了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放手去做吧。这边,我帮你看着。只要你们还是在为这个国家做好事,天,就塌不下来。”
……
深圳的局势,彻底稳了。
有袁振邦这尊“大神”坐镇,再也没有任何不长眼的人,敢来这里指手画脚。
谢国民的饲料厂,曾华檀的三十条生产线,柯约瑟的造城计划,都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从图纸变成现实。
“希望工程”的账户里,来自全球的捐款,像滚雪球一样,迅速突破了十亿港币的大关。
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场真正的风暴,却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地方,悄然酝酿。
九月中旬的香港,天气依旧炎热。
和记大厦,顶层办公室。
陈山回到香港已经三天了。